香港機管局昨公布擴展的機場城市發展藍圖,發展項目包括構建藝術產業生態圈、興建亞博館第二期、設置遊艇港灣及配套設施、開設空運鮮活市場、增加公眾活動空間等,總造價約千億元、七成擬招商引資,各項目預計2026年至2031年落成。新藍圖不僅推動香港國際機場從「城市機場」轉變為「機場城市」,更可成為世界領先新地標、香港經濟增長新引擎,令人振奮。機管局要抓緊落實300億元基建資金、做好航天城等招商引資工作,同時要注重與西九文化區、啟德體育園等的協同發展,政府亦要前瞻考慮機場城市與大嶼山發展協同問題,讓機場城市在帶動香港經濟發展上擔當更重要角色。

機管局於2019年推出「機場城市」大型發展項目,提出將香港機場由「城市機場」,逐步發展為「機場城市」。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政府會聯同機管局,規劃在機場島、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及東涌東新市鎮之間的海灣,擴大「機場城市」規模超過一倍,打造世界領先新地標,帶動高端商業、旅遊和休閒活動。機管局落實施政報告安排、公布擴展後的新藍圖,為香港三跑系統啟用後的效應發揮帶來助力,為提振香港經濟注入動力。

香港國際機場目前三跑系統已全面運作,令本港機場容量提升了五成,每年可服務1.2億人次旅客,處理1,000萬噸貨物,香港將繼續成為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航空樞紐之一。而新公布的藍圖,將令機場城市連接近9,000萬人口的大灣區,成為世界領先新地標,吸引香港、灣區其他城市和世界各地的高端客。本港在成功打造啟德體育園為香港新地標後,再建設機場城市新地標,有望形成機場與市區聯動發展、比翼齊飛的新格局,令香港更具世界級吸引力,確實令人振奮。現在關鍵是如何令機場城市建設開好頭、穩健可持續發展。

基建資金籌措和做好航天城出租工作,是首要挑戰。機管局主席林天福去年10月表示,機場城市開支需千億元,當中約300億元由機管局負責,用於基建為主,其中200多億元的項目財政已落實,需再借貸80億元。同時航天城11 SKIES的出租率亦是考驗。機管局在融資和招商上具豐富經驗和實力,相信機管局會與業界合作全力以赴、打響頭炮。

機場城市開支的七成即700億元的項目,將進行全球招商,這是機場城市建設需面臨的艱巨挑戰。綜合各界的建言,要確保全球招商的順利進行,機管局要注重協同發展思維。

一是機場城市的藝術中心打造,與西九藝術區的協同發展。香港正構建完善的文藝創意產業生態圈,全球三大藝術品及古董拍賣行已在香港設立亞太總部,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及香港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亦在港舉行,西九文化區已成為大灣區及國際知名的藝術區,機場城市的藝術中心與市區的文創生態圈如何錯位發展,需前瞻思考。

二是機場城市各種功能配套的協同發展。機管局要汲取啟德郵輪碼頭未注重交通、商業配套發展的教訓,同時要借鑒啟德體育園配套完善、形成可持續發展勢頭的經驗,做好購物、餐飲、遊玩等的配套發展,尤其要將服務灣區其他城市旅客來港乘搭飛機和來機場城市消費綜合考慮,亦要有鼓勵本港市民及來港旅客到機場城市消費的安排,並做好遊艇服務、私人飛機服務、貴賓廳等服務的銜接和服務品牌打造。

機場城市與整個大嶼山地區開發的協同問題,政府亦應提上議事日程。有世界級視野、進行整體規劃,注重連片開發、發揮協同效應,是國際上將新區發展成經濟增長新引擎的成功經驗,政府會同機管局將當初的機場城市發展規模擴大一倍,是政府成功邁出的正確一步,政府可展現擔當、雄心,在大嶼山整體開發上及早拿出嶄新規劃,提振香港發展信心,增強香港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