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帥誠 廣州報道)廣州市住建局近日公布去年房地產市場數據,廣州商品房成交面積同比增長3.1%,其中一手商品房網簽面積1,097.49萬平米、同比下降2.8%,但降幅比第三季末收窄13.3個百分點;二手商品房交易登記面積1,027.97萬平米,同比增長10.3%。
一手成交降幅收窄 去庫存改善
住宅成交(不含公攤面積)最能體現購房者的需求變化。數據顯示,一手住宅成交量降幅持續收窄。去年廣州住宅交易面積1,734.6萬平米,同比上升3.8%。其中,一手住宅網簽面積809.27萬平米、同比下降3.7%,但降幅比第三季末收窄17個百分點。二手住宅成交量則同比上升,廣州二手住宅交易登記面積925.33萬平米、同比增長11.3%,比第三季末漲幅增加1.6個百分點,二手住宅交易登記面積佔住宅市場成交總量的53.3%,首次超過一手住宅。
同時,一手住宅去庫存周期也縮短。截至12月末,廣州一手住宅去庫存周期16.0個月,比去年末縮短0.6個月,比第三季末縮短3.4個月。
根據廣州市房地產中介協會的數據,去年1月至12月(統計周期:2023年12月26日至2024年12月25日,下同),廣州市二手住宅累計網簽110,781套,同比增長1.63%,網簽面積1,104.38萬平米,同比增長1.52%。其中,受契稅優惠政策推動,12月廣州市二手住宅網簽11,494宗,同比增長17.33%;網簽面積117.16萬平米,同比增長17.83%。
「去年廣州二手住宅累計網簽套數創近3年新高,二手房份額佔比達到59%,連續3年提升。」廣東省城鄉規劃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二手房業主降價賣房趨勢明顯,導致需求被分流;另外,網簽中剛需群體佔主體,他們更青睞低總價、低單價的二手房。「尤其是廣州的新市民、年輕人較多,新房小戶型較少,難以滿足剛需購房需求。反觀二手房,儘管小戶型交易整體下降,但12月90平米以下二手房戶型佔總交易約50%。」
「10月至12月,廣州二手住宅交易量連續3個月在萬套以上,且12月的交易量是今年最高水平,意味着9月底以來的新政,其效果一直在延續。」李宇嘉稱,此次市場熱度得以保持,除減稅政策在12月開始生效,對需求端的紓困效果明顯外,房屋循環效率提升亦是關鍵。預計今年廣州樓市由二手房主導的局面依然不改,因在戶型、學位及價格上的優勢依然存在。從數據來看,除剛需購房者選擇二手住房以外,部分改善型需求的購房者也將選擇二手住房。
部分改善型項目上調售價
記者通過樓盤促銷信息發現,天河區已有西派天河序、天河壹品、世紀金源·天河源築等改善型項目在1月1日把售價上調3%。番禺區的越秀萬博城、黃埔區的未來方洲、富頤都薈等項目也預告1月漲價。業界認為今年樓市回歸中心區趨勢會更加明顯,新盤供應將是近5年來最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