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志勇投身科研工作四十餘年。在談到科研在他生命中的地位時,他直言這是除家人以外最重要的事情,而持之以恒的秘訣在於寓工作於娛樂,「所以為何我做了幾十年,都未開始所謂的減速。既然這麽好玩,為何要減速,我就會想繼續玩落去咯!」
詹志勇向來討厭被困住,從事科研正為他帶來極大的自由度和成功感,「做科研有一樣好,自由自在,任你做什麼都可以。我有時會同我的研究生傾偈講笑:『世上有無一份工,你日日可以自由決定(研究)做些什麼,而又個個月有糧出呢?』」正是學術帶來自由自在的感覺,讓他早於修讀學士學位時,就已決心投身科研。
變電站上植林 開拓垂直綠化研究
「我做人有一個大原則,玩同工作我不會分得好清楚,我覺得研究其實是玩緊。」詹志勇興奮地向記者分享他過往做過而又非常好玩的研究,是與香港中華電力合作興建荔枝角變電站天台上的「空中樹林」,「香港當時無人夠膽在屋頂種樹,因為種樹要厚泥,我要求一米厚的泥,加水之後相當重,一般已建成的樓是絕對做不到的,但這個變電站當時未興建,我有信心應用多年的科學知識,開創這個先河。」
於是,他全程參與到項目當中,「我全套設計話晒佢聽,計晒重量,做晒防水和防風,包括做了一個拱形設計,減少食風。」加上整個建築是從零開始,讓項目兼顧到科研所需,「今次其中一點好玩在於,起樓過程就已經安裝溫度傳感器到石屎裏面,讓我取得非常罕有的重要數據。」該項目大大促進了其屋頂和垂直綠化研究進展。
在選擇樹種時,詹志勇強調要做原生樹林,即採用大量本地品種,「我終生的研究主題是城市生態,渴望大自然能進入城市當中,而原生樹林正可以吸引原生的野生動物走進市區。」他還記得種樹當天,「樹木一擔上去,雀仔蝴蝶就來了,你說幾神奇啊!證明香港很多野生動物,都非常渴望有樹木在城市裏邊。」
憑着這次成功經驗,詹志勇後來再跟中電合作,於將軍澳翠嶺路變電站天台建造全港最大型的「空中樹林」,覆蓋兩個天台和外牆,「面積較荔枝角的大三倍多,更大更美,還有垂直綠化。這有賴荔枝角時的經驗,令將軍澳做得更好。」
不怕孤獨 享發現創造之樂
全情投入學術研究,詹志勇坦言要有所犧牲,「時間經常會很緊迫,朋友叫你去玩,你都參加不了。尤其如果你是開荒牛,是很孤獨的,所以我會問來申請當研究生的學生,能否接受孤獨,能否減少社交,能否接受在短時間內會做很多事情,承受相當大的壓力。學術沒有捷徑,承受不了這些,我會勸他們不好做這行。」
惟他同時強調,從事學術是一個非常崇高的理想,除了自由自在之外,也可滿足自身對知識的渴望,「發現和創造新的知識,這是非常開心的事情,而能將它變成職業,為何不一直做下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