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香港話劇團粵語版《天下第一樓》一路北行來到最重要的一站:北京。1月3日第一場,我坐在台下心緒不安,這齣誕生在北京演出了37年的戲,北京觀眾太熟悉了,他們會怎麼看?

說回兩個月前,一台在香港廣受好評的戲,稍做整理就可以做巡演,但司徒慧焯導演堅持要重排,舞美、燈光、布景全變了,香港話劇團的8樓大排練場,天天排練日夜不停,排到所有人「甩皮甩骨」,就這樣咬着牙排,排出了這一版全新的《天下第一樓》。導演說:「之所以要重排,是因為我太容易對自己的東西不滿!我重新問自己,為什麼當初要排《天下第一樓》?我小時候看過北京人藝林連昆老師等的第一代第一版在香港的演出,很厲害。半年前,我又去北京人藝看了他們第四版演出,人藝每個版本我也差不多都看過。我覺得這個戲最重要的是一種流動、是一種人跟人的關係,這個戲的魔力就在這裏,重新理解劇本、理解人物;是一個重要經歷,經歷過這個戲,他們成長了,演戲也更穩了。」

巡演版是全新的一版,香港觀眾還沒看見,先奉獻給了內地觀眾。在北京場場滿座,鴉雀無聲又掌聲雷動,北京觀眾從四方八面給予我們火一樣的熱情。北京人藝演職員和眾多行內藝術家都前來觀看。1月5日,北京戲劇家協會專門在北京文聯舉辦座談會,我被安排第一個發言,我說:「這部戲誕生的時候,我還是個很年輕的小編劇,我是被北京人藝慣着長大的,所有的老前輩,包括《天下第一樓》四代導演和演員,37年來守護着《天下第一樓》,讓它保持着原著的生命和活力。」

人藝版的導演閻銳說:「今年北京人藝將迎來《天下第一樓》600場,以『80後』為主的這一代將繼續傳承,套用何冀平老師文本裏的詞『船多不礙江』,交流互鑒,才得以發展。」

評論家林克歡為香港話劇團做了13年藝術顧問,他回憶,當年就在全聚德烤鴨店裏開了座談會,來的都是藝文界的大家,人民日報全版發表了文章,如今他們都不在了,只剩下我一個人。他看到粵語版《天下第一樓》非常驚訝,「因為這是與北京人藝版完全不同的一台戲,一齣京味兒十足的北京故事成了香港的故事。」劇本月刊總編接着說:「這不是一個北京的故事,也不是一個香港的故事,而是一個人間的故事。」

演出期間,報紙、網上刊出了很多文章,小紅書幾乎刷屏。直到這時,我一顆懸着的心才放下來,全劇組人的心才定下來,吃到的真正北京烤鴨,才吃出了滋味。下一站,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