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達智
多年前參與過我們香港鄧姓同宗錦田鄉及厦村鄉,每年農曆正月十五的傳統元宵點燈儀式。
錦田鄉對這項傳統非常重視,且以同族共慶為目標,從正月十四晚上舉行的千人盆菜宴開始,舞台上載歌載舞演出贈興。次天正月十五早上,在過去一年添丁的家庭,將會帶同新生男丁及祭祖供品,更有不少人依照傳統煮好「丁粥」挑到宗祠,參與簡約而隆重的點燈儀式。
鄉音燈與丁同音,點燈意謂薪火相傳,代代不息。
我們屏山鄉,早已將這個傳統放下,傳聞源自上世紀三十年代;幾乎每條鄉村例必或1年、或5年、或10年、或50年……多以十年一會,舉行拜祭天地鬼神,為鄉民祈福的太平清醮盛會,又名打醮。
除了各家祖堂,個別人家亦需參與,提供醮費。醮費由司庫管理,不幸,那年的司庫將公家及私人提供的款項壓上賭桌,全數輸光;無面目見父老鄉親,連夜逃往馬來西亞吉隆坡,投靠祖父長兄,在當地首家華人醫院「同善醫院」行醫,我們大伯公鄧伯南醫師。
失去醮費,吾鄉太平清醮所有節目潰不成軍;祖父堂兄,清末民初極稀有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的鄧松年醫生,為求宗族鄉里以和平方式處理,以比較西方及基督教思維提出:祭祀在心,太平清醮雖然每十年舉辦一次,但對那些清貧甚至赤貧的家庭來說,亦是相當沉重的負擔,不少人因此賣兒賣女換來血汗金錢投入參與醮會。
自此,屏山放棄了數百年傳統,停辦太平清醮,漸漸元宵點燈盛會自吾鄉消失……大概20年前,筆者全心全意投入單車運動,稍見有空立即騎上單車在附近山野河谷或古老村莊之間遊走。當日正值正月十五,路過鄰鄉厦村,見宗祠內人來人往喜氣洋溢;將單車泊好,內進看個究竟。
原來厦村鄉一年一度的點燈儀式,供品琳瑯滿目,更有多隻燒豬齊備。儀式圓滿結束,司禮着燒豬師傅將香味四溢的燒豬切開,分贈在場參與觀禮的主家及賓客。此情此景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為何吾鄉屏山不再回復舊例,而讓珍貴傳統就此消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