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不翼而飛」的大樹。 作者供圖

伍呆呆

春節臨近,我所居住的小區也毫不例外地有了「新年新氣象」的氛圍,工人每天都在緊鑼密鼓地重新調整樓下的綠化區域——拔除一些還未長成的綠籬,挖掉一些發黃的草地,鋪上新的綠草皮,但有的地方被挖得盡是黃土,只稀稀拉拉地種上小花苗,一看就知道春節期間只能看看黃土,不可能賞心悅目的。

起初我是不介意的。小高層公寓的綠化雖不及我從前住的矮房子,但從樓上往下看,仍有滿目綠意,樓層不高的房子依舊像是聳立在小森林裏一般,因有高大的樹木遮擋,礙眼的黃土看起來就沒有那麼礙眼了。

我的臥室窗前有一棵大樹,大抵已有七八層樓高,長得枝繁葉茂,像一面綠意盎然的立體窗簾般地伸展在玻璃窗前。住進新屋幾個月,我幾乎沒有拉上過窗簾,那棵大樹阻隔了不遠處的樓棟鄰居的視線,但陽光卻可以穿過樹枝的縫隙,一點也不吝嗇地灑進屋內,夜晚的月光也如此。大樹吸引了許多鳥兒,或是落在樹枝上,或是停在窗台上,為我的房子增添了幾分靈動的生機,因此家中一有親友來訪,我就會懷着一絲炫耀的小心思帶他們去看那棵樹。

直到前幾日早上,我如往常一樣被灑在臉上的陽光和鳥鳴喚醒,因為窗前那棵樹,聽着這些日子來已經聽慣了的樓下電鋸和挖土機的聲音也不覺得刺耳。不久後我到陽台準備給花草們澆水,就看到刺眼又刺心的一幕:那棵長在我窗前的令我覺得十分美好,我因之選擇了這個小區入住的,已經陪伴我近半年的大樹,竟然已被齊根鋸斷,正在被樓下的吊車以一種詭異的姿勢慢慢吊起,在半空中簌簌地晃動着所有的枝椏發出絕望的吶喊。我的心底也有一個悲痛的聲音在告訴我:我失去了一棵樹,失去了窗前有一棵樹的風景。

回想起幾年前我和師父為一家知名的房地產公司拍宣傳片,拍完後與對方談到他們正在建設的新樓盤,說到德國詩人荷爾德林的「人,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上」,亦未繞開新樓盤的綠化,師父乘興寫了一幅「詩意棲居」贈給對方。

得到師父書法作品的人未必懂得真正的「詩意棲居」,或是連「棲居」都不明白。現代人類為了住進鋼筋水泥的石屎森林,本末倒置地鏟掉真正的森林,在大地的身體上挖呀挖呀挖,把自己賴以生存的棲身之地挖得千瘡百孔,又打着「綠化」的旗號修修補補,今天種,明天挖,挖了又種,種了又挖……他們連穩定的「棲居」都談不上,又何來的「詩意棲居」呢?

鄰居小哥哥看到我在朋友圈記錄的失望,勸我說風景無處不在,換個角度又是好景色。小哥哥不知道,換了角度的風景,就再也不是原來的風景了。

儘管風景不再,而我也只能讓失去的那棵樹活在自己心裏,如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所說:「人充滿勞績,但還詩意地棲居在這塊大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