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一家》

作者:吳瓊

出版社:中國藏學出版社

曾經的北大才女、虔誠的佛教徒吳瓊,用自己的腳步復刻文成公主當年遊化不丹之行蹤,在記錄中融入思考,在考證中見證人物命運和歷史風雲。吳瓊最近出版的專著《天下一家》(中國藏學出版社2024年6月出版)被著名文學批評家何振邦先生評價為「思接千載」和「視通萬里」。

該書呈現出一種集遊記散文、紀實文學、歷史研究和宗教體悟於一體的創新文體形式,形散而神聚,內容龐雜而章法儼然。該書共三章。第一章「古寺重光」記述了作者出資重修噶內寺前後的種種神奇際遇;第二章「度母聖行」詳細記述了作者在不丹沿着文成公主當年遊化不丹的路線進行實地考察的完整過程。從文物考證到文獻查驗、從歷史典故到現實傳承、從個人體悟到中外交遊,作者娓娓道來的筆觸讓人如身臨其境般領略了文成公主遊化不丹的歷史意義和今天作者重走文成公主之路的現實意義,看似輕鬆的遊歷,帶給人美的享受,亦帶給人歷史的滄桑與厚重;第三章「朝拜媽祖」主要記述了作者一家與不丹王室的深厚情誼。

著名文藝評論家賀紹俊先生認為《天下一家》是他近期所讀到的書中最為特別的一本書,因為「很難將其歸納到哪一種文體類型之中」。筆者認為,在當今信息化時代,一部作品具體屬於何種文體似乎並不是最重要的,關鍵在於其能否創造價值、傳遞良知、創造美感。以此觀之,《天下一家》不失為一部值得一讀的好書。

筆者關心的是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從發生學的角度去探討《天下一家》之所以成書的內在邏輯。筆者認為可以從作者的成長經歷、學識信仰和平生期願等方面去捕捉一些蛛絲馬跡。作者是虔誠的佛教徒,是最講究「緣」的,所以不妨從「緣」這一角度試作探究。

先說佛緣。作者的佛教信仰緣起何時,筆者無從考證。但該書字裏行間處處透露出作者對佛教文化的頂禮膜拜。再說師緣。作者出身書香門第,早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東語系,得此天時地利,再加上當年身為品學兼優的八閩才女而獲眾多名師親炙之人和,成長成才順理成章。張岱年、季羨林、袁行霈這些在中國當代學術界如雷貫耳的名字,作者在書中將自己與他們的緣分一一道來。在張岱年先生那裏,作者認為自己完成了「為道日損」的進階,「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成為終身悟性的源泉」;在季羨林先生那裏,作者不僅獲得了先生「採得巨珠歸漢闕,何須徑寸問靈蛇」的贈別詩,更重要的是,在問道中,先生發現作者「有宿根」,並親手把她引導上了佛學研究之路,「此乃大事因緣」;在袁行霈先生那裏,作者除了求學時期親獲教誨之外,更與之有長期的交往和書信往來。名家大師的加持是作者學識豐厚、心智成熟、信仰定型的關鍵成因,亦可視為該書的關鍵成因。

三說不丹緣。種種因緣際會,作者一家與不丹王室結下了深厚情誼。作者在不丹境內重走文成公主之路時,不丹國王、王妃及王室成員全程提供了無私的幫助。該書詳細記述了作者一家與不丹王室的交往,部分細節描寫讓我們對不丹這個稍顯陌生而神秘的國度有了一些近距離的了解。2018年2月,不丹四世國王派王后攜王子、公主專程到福建漳州為作者弟弟大婚賀喜,據悉這也是不丹王后級別的人物第一次訪問中國。「聖母神威遠,九州萬古春」。從綠度聖母文成公主到海天聖母烏石媽祖,從喜馬拉雅山麓到福建漳浦海濱,為了「天下一家」的宏願,作者完成了一次跨越山海的精神之旅。

作者之父、國家一級美術師吳協生教授擅雙管齊書,亦擅長作冠名聯,常令人拍案叫絕。其在親筆為該書所作跋中透露曾夢得八字——「文心赫赫、成性存存」,前一句與《楞嚴經》「汝之心靈,一切明了」相通,後一句係《易經》之眉目。吳教授認為名為「文成」者,漢有張良,明有王守仁,然靜慮再三,認為用於文成公主尤為貼切。筆者亦深以為然,文心赫赫,千載悠悠,成性存存,道義之門,此之謂也。 ●文:濂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