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棠 香港都會大學商學院會計及財務系客席講師、註冊會計師、特許金融分析師

四十年前,物理學家開始理論化量子物理學奇妙機制來製造一種新型計算機,其運算能力將遠超傳統機器。隨着一連串硬件技術突破出現,量子計算實用性正逐漸成為現實。目前,各國正競相開發能夠準確模擬複雜現實現象行為的量子計算機,這將在藥物開發、金融建模和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帶來重大進展。

全球競爭發展量子計算機

某加拿大公司於2011年成為首家銷售量子電腦之企業。隨後,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谷歌、亞馬遜網絡服務以及眾多初創公司也相繼開發出可運作量子電腦。最近,微軟在建造可擴展和實用的量子超級計算機方面取得進展,而英特爾(Intel)則開始製造一種矽量子晶片。這種晶片的晶體管(量子位)比其他類型的量子位小達一百萬倍。據稱,新創立的聯合公司將在本世紀末之前交付一台量子超級計算機,而中國則正在建設一個價值100億美元的國家量子資訊科學實驗室,以推動該領域發展。

中國量子技術研發成果豐

國家在量子計算領域發展迅速,已成為全球領先國家之一。自2017年以來,內地政府將量子技術納入國家戰略,並計劃在未來十年內投入數十億美元進行研究與開發。這項政策推動使得中國在量子通訊、量子計算硬件和量子密碼學等領域取得顯著進展。內地科學家在量子糾纏和量子通訊方面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團隊,已經在國際上引起廣泛關注。

內地量子技術發展不僅限於學術研究,也積極推動商業化應用。許多內地科技公司,如阿里巴巴、百度和華為,正大力投資量子計算硬件研發。阿里巴巴達摩院已經開發出11量子位元量子處理器,而百度則推出其量子計算平台「百度量子」。這些企業的參與不僅加速量子技術商業化進程,也為內地科技創新注入新活力。隨着量子技術成熟,未來在金融、醫療和材料科學等領域應用將會更加廣泛。

國家在量子技術上的投資不僅是為提升自身科技實力,還是為在全球科技競爭中佔有有利地位。透過加強量子技術研究與應用,國家希望減少對西方技術的依賴,實現自給自足的目標。此外,國家積極吸引全球頂尖人才,促進學術界與產業界合作,這將進一步加速其科技進步。隨着量子技術成熟,內地經濟結構將發生深刻變化,未來在全球科技舞台上影響力將持續增強。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