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香港浸會大學宣布,內地著名科幻作家韓松榮膺學校華語作家創作坊「2024年度卓越華語作家」。近日,香港文匯報在北京對韓松進行了獨家專訪。「這是授予傑出華語作家的稱號,我感到非常榮幸。」韓松還表示,當前,中國科幻文學處在一個蓬勃發展的可喜階段,可以說進入一個黃金期,並逐漸成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品牌。未來,中國科幻作家應該密切關注前沿科技的進展,加深對人類社會變革的思考,捕捉時代發展脈搏和人類心靈奧妙,創作出更有洞察力、更有影響力的作品。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張寶峰 北京報道 ●圖:受訪者提供
早前,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及社會科學院的「華語作家創作坊」如期開講。韓松以「年度卓越華語作家」的身份,在線進行了一場公開講座,主題是「華語科幻:探索其他奇異世界的旅程」。期間,他還分享了自己創作小說的歷程與心得。隨後,韓松又以「什麼是好的科幻」為主題開展了「創作大師班」活動,與學員分析如何建立小說內容等一系列話題。
讚港青思想敏銳、視角獨特
活動期間,韓松淵博的學識、真誠的談吐、幽默的風格、豐富的想像,都給香港學子和大師班學員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事後,他謙遜地表示自己其實有些「不知所云」。與此同時,香港學子們的表現卻給這位作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香港青年的思想很敏銳,保持着自由和開放,體現了獨特的視角和關注,對我很有啟發。」韓松對香港文匯報說,在兩場講座中,都有互動提問環節,香港的青年朋友就科幻、文學,以及人類文明、文化等,都提出了很有見地的問題,並講述了自己的看法。
在中國科幻文學界,一直有「四大天王」響亮名頭,韓松便是其中之一。多年來,他陸續創作出《2066:火星照耀美國》《紅色海洋》《地鐵》,以及《醫院》三部曲:《醫院》《驅魔》《亡靈》等極具影響力的作品。在這些作品中,韓松展現出獨特的想像力和富有哲理的風格,他文筆細膩,對未來世界的描摹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談及此次被授予「年度卓越華語作家」的殊榮,韓松對香港文匯報表示,「我感到非常榮幸,因為這是授予傑出華語作家的稱號,作為科幻作家,得到這一稱號,非常難得。」
韓松還說,香港浸會大學是非常優秀的大學。在科技和人文方面,都有卓越的創新貢獻。「因此這是我很好的學習機會。期待能以此為契機,以綿薄之力,促進內地與香港之間的科幻、文學以及文化方面的交流。期望接下來,我還有機會來浸大進行訪問、交流、學習。」
正創作「老齡社會」科幻小說
談及當前的創作情況,韓松透露:「目前,我正在創作一部關於老齡社會的科幻小說,展望這個領域將出現的機遇和挑戰。此外,還有一些短篇小說正在進行整理,準備提交出版社。接下來將對更多的作品進行整理,包括一部反映過去五百年來西方文明與中華文明碰撞交融的科幻小說。」韓松還介紹了自己每天的生活安排,「現在每天我都盡量做到寫一些東西,哪怕是微博。另外我盡量讀一些書,包括科技和歷史人文的。業餘時間,我還喜歡看電影。」
作為一位著名作家,誰是韓松心中的「文壇巨匠」同樣是一個頗有趣味的話題。他告訴香港文匯報,「在中國古代文人中,我比較喜歡蘇軾,他的詩文和為人,都很吸引人。在外國作家中,我更喜歡三島由紀夫、卡夫卡等。」
「我覺得他們表達世界的方式都不一樣,一個人一種方式,每個人都用他們的語言和視角重新表現了一遍世界,讓我們感覺到原來世界還可以是這樣的。」韓松曾經談起,三島由紀夫的作品表現了一種宏大的人生宿命感,安部公房的《櫻花號方舟》則表達了一種荒誕感。「這些作家對我的影響很大。他們的作品合到一塊會讓我形成一種創作的可能,潛移默化地出現在我的作品裏面。」
香港是一座科幻的城市
當前,香港正努力打造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對此,韓松表示,香港作為特別行政區,「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在發揮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作用方面,有着獨特的優勢。
他認為,作為國際大都市,香港可以更好地利用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背景,成為連接內地與世界的文化橋樑,將它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多元的文化氛圍,更充分地展現出來,同時加強與內地的文化藝術交流。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面,香港還可以利用其得天獨厚的條件,借鑒世界各國的經驗,更好地與內地的文化產業融合,包括科幻產業。
韓松曾把香港稱作「一座科幻的城市」。談到對於香港的初印象,他曾表示,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自己看過一部港產科幻片《生死搏鬥》。「片中隨處可見的高架橋,給年紀尚輕的我帶來了巨大的視覺衝擊,當時我就認為香港是一座『來自未來的城市』。」
在韓松看來,科幻文學應該為讀者營造未來感。而現代城市恰恰是科技進步與社會發展的高度凝結,因此往往也是科幻文學作家的靈感之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