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棠 香港都會大學商學院會計及財務系客席講師、註冊會計師、特許金融分析師

中國短期國債孳息率首次跌破1%,這一趨勢不僅反映當前經濟情勢變化,也為未來經濟規劃提供重要支持基礎。短期國債孳息率下降,特別是一年期國債孳息率,降至0.92%,是自2009年以來最低水平。從長遠未來角度來看,這低利率反映市場對遠期經濟增長表示擔憂,但由國家長遠未來投資觀點分析,這亦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在隨着10年期國債孳息率跌破2%心理關口,市場普遍預期中央銀行將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增長。這項政策實施將有助於提高市場流動性,促進消費和投資,從而為經濟復甦鋪平道路。

近期經濟數據顯示,內需疲弱情況仍然存在,這使得市場對於進一步降息預期加強。11月份零售銷售數據未達預期,進口數據也顯示出超出預期下降,加劇對內需不足擔憂。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第三季度GDP增長率為4.6%,輕微地高於市場預期4.5%。但很多經濟學家指出,雖然近期經濟數據顯示內部消費仍需提振,但「近期刺激措施已經開始發揮作用」,這表明政府政策措施正在逐步顯現其效果,未來經濟增長潛力依然可期。

貨幣政策放鬆 利穩定信心

中國人民銀行在十四年來首次放鬆貨幣政策,市場對於經濟增長信心有望逐步恢復。央行承諾將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以確保市場擁有充足流動性。這項政策不僅有助於穩定金融市場,還能促進企業投資意願,進一步推動經濟增長。與此同時,其他國家也在面對類似經濟挑戰。例如,美國聯儲局在2020年疫情期間大幅降低利率,並實施量化寬鬆政策,以支持經濟復甦。這些措施最終促使美國經濟在2021年實現強勁增長。國債市場變化也反映金融機構對安全資產需求增加,隨着小型銀行面臨有限內部投資選擇,這些機構紛紛湧入相對安全的國債市場,進一步推動收益率下降。這一現象不僅顯示出市場對國債信心,也反映金融機構在不確定經濟環境中尋求穩定回報需求。

對經濟長期影響屬正面

收益率下降可能被視為市場對經濟前景悲觀信號,但這一趨勢也可以被解讀為政府在調整經濟結構、促進內需方面努力。國家在面對經濟挑戰時,選擇透過降低利率和增加流動性來刺激經濟,這項策略將有助於提升消費者信心,促進經濟可持續增長。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中國經濟在2024年有望回升至5.2%增長率,這將為全球經濟復甦提供重要支持。隨着全球經濟環境變化,投資者可以考慮將資金配置到國家消費品和基礎設施相關股票,以捕捉潛在的增長機會。這些行業在政府刺激政策支持下,會受益於內需回暖和基建投資增加。

整體而言,中國短期國債孳息率跌破1%現象,反映當前經濟情勢挑戰與政府政策調整,為中國政府在未來經濟規劃中提供重要支持基礎。隨着貨幣政策進一步放寬和刺激措施逐步落實,國家經濟可望在未來實現穩定增長,為全球經濟復甦貢獻力量。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