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適逢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的歷史性時刻,美高梅與著名導演張藝謀聯手打造的全新駐場演出《澳門2049》,日前在美高梅劇院震撼首演,座無虛席。張藝謀獻身首演禮後的採訪環節,與記者親切分享了《澳門2049》的創作意圖和背後所蘊藏的深刻主題。他表示:「如果以線性時間視角看文明進程,一端是五千年古老文明,另一端是科技加速反覆運算的未來。《澳門 2049》將時空的兩端聚於此刻,將東方與西方匯於此地。和而不同,美美與共。我希望這一次在澳門為大家呈現一個和過往以及全世界所有地方都不一樣的演出。」而從表演結束後經久不息的掌聲來看,他做到了。●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丁寧 圖:主辦方提供
《澳門 2049》共有八個節目,分別為「神鼓·影子」、「呼麥·飄渺」、「苗歌·空靈」、「岔口·面具」、「秧歌·數控」、「彝聲·海洋」、「美獅·光芒」及「唱書·源起」。舞台集中呈現了西北花兒、蒙古呼麥、苗族古歌、京劇、北方秧歌、彝族彝聲、中華舞獅、陝北說書共八種非遺演出,且巧妙融合來自全球20個國家和地區的現代科技,賦予非遺全新的呈現形式,又表達了極具深度的思想內涵。
張藝謀表示,這八個節目來自我們國家的不同地域,在中國橫跨一萬兩千多公里的超長距離,表演如一趟免費遊覽車帶着觀眾去不同地域感受那裏獨特的傳統文化風情,並享受祖先留給我們的中華文明中最璀璨也最原汁原味的藝術表演。他說:「這個節目不同於一般娛樂性演出的地方在於,它讓傳統文化與未來和科技之間進行一場親切而又深刻的對話,過去與未來在這個舞台上產生了一種全新的化學反應。」
人工智慧的技術、資源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已經趨近成熟,人工智慧未來將會走向何方?這是每個人都非常關心的話題,很多藝術家都針對這個話題進行探索,包括此前蔡國強在澳門舉行的《cAI:靈魂掃描》,也是探索藝術與人工智慧的邊界。而張藝謀則想借這場演出進行發問:人工智慧最終是否可以取代人類?「《澳門2049》將在這個點上引發觀眾的共情,我們到底以一種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科技,我們到底是反思還是認同科技?我們到底怎麼去迎接這樣一個新的時代?所以我說這個節目已經超過了一般的娛樂標準,讓觀眾能在娛樂中進行更深度的思考。」
嶺南文化帶來新啟發
《美獅·光芒》涉及到嶺南文化中的舞獅表演,背後是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底蘊和團隊協作精神的完美體現,又區別於傳統的舞獅表演,整個舞台影像結合動態捕捉技術和二維互動畫面,呈現了虛實結合的舞獅表演,最後緩緩升起的巨獅裝置又帶來完全不一樣的震撼。
張藝謀表示:「我第一次走近嶺南文化,我希望把它做好,所以一直在不斷改動這個節目,並改到了最後。」他做過幾場觀眾測試,當他認為這個節目還需打磨的時候,這個節目卻已經受到很多觀眾喜愛,屢次成為觀眾測試第一名。張藝謀認為舞獅節目會給人帶來吉祥快樂和祝福,而且這個表演中也蘊含着吸引小朋友的元素,比如讓舞獅演員往台下扔小獅子玩偶,這個舉動就非常受小朋友的喜歡,同時蘊藏着口吐蓮花的美好含義。
「這是嶺南文化對我的啟發,舞龍舞獅是在一種快樂的氛圍中,它不像某些文化非常深沉,它完全是人民化的。我認為普世價值就是來自於人民並完全在人民之中,這讓我對如何表現這種文化有了很深的感受。」
不同文化和諧相處
「和而不同、美美與共」,這是一種智慧,更是不同文明之間和諧相處的法則。《澳門2049》的創作團隊中既有中國優秀的非遺傳承人,也有來自全球的優秀藝術家。來觀看《澳門2049》的觀眾亦擁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這並不會影響他們對於整個演出的理解,因為不同的創作者和觀眾對演出最終都將回到個人感受的角度。張藝謀說:「也許他們對歌詞、對演唱內容、對呼麥等藝術表現形式都沒有那麼清楚的認識,甚至從頭到尾也聽不懂,但是當我們問到他們能從表演中感受到什麼時,他們會說:我感覺到草原、空氣、陽光。」
這是一種生命的力量,更是人類對自然最真實的感受,亦是一種天人合一的美好和激情。一年四季,暑去冬來,萬物生生不息、文明演進傳承。張藝謀說:「我們要在表演中找到大家都能夠有共鳴的那個點,那就是人類的普世價值觀,人類共同的愛、欣賞以及美學。」而這也是讓藝術進一步深化的方向,「我作為導演要讓大家都感受到這個共同點,兩種不同的東西搭在一起,但不是混搭,而是混而不亂,裏面蘊藏着人類共通的精神和情感內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