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短途為主觀光飛行 業界倡速設專門監管框架
香港無人駕駛飛行器計劃逐漸實現。冠忠巴士集團旗下的冠忠智慧出行有限公司早前與億航智能達成合作協定,採購30架EH216-S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有望明年中在香港及內地推出觀光式飛行。冠忠巴士中國業務總監鄭敬凱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獨家訪問時表示,受制於飛行電池的限制,初期的無人機觀光路線會以短途為主,飛行路程約半小時,例如飛往南丫島、深水灣或淺水灣,讓旅客從空中欣賞香港的獨特海岸線,或者提供維港夜景的空中觀光服務,進一步提升香港作為國際旅遊城市的吸引力,價格定位在幾百元至千元(港幣,下同)之間。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禮願
鄭敬凱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無人駕駛飛行器作為奢侈品級別的體驗更容易吸引特定消費群體,例如旅遊者或高端客戶,故集團將有關計劃以觀光作為主要切入點,而非日常交通工具,情況就如內地湖北襄陽,無人駕駛飛行器將助力於武當山等旅遊景點,提供低空飛行的獨特體驗。
無專門法例規管無人駕駛飛行器
為讓更多人體驗到乘坐無人駕駛飛行器的樂趣,空中觀光體驗的價格大多在千元以下,讓旅客能以相對可接受的價格享受高端的飛行體驗。這種模式既能創造新的旅遊收入,也能增加無人駕駛飛行器的市場接受度。
儘管無人駕駛飛行器的市場潛力巨大,但其推行過程中仍面臨多方面挑戰。鄭敬凱認為,香港現時並無專門針對無人駕駛飛行器的監管條例,所有相關試飛及應用必須在現有的小型無人機法規下進行,這明顯限制了大型無人機的發展空間。
內地在這方面的進程較快,已具備針對無人駕駛飛行器的監管機制,包括飛行員資格考核、飛行路線審批等。鄭敬凱提到,內地駕駛員需完成100小時的無風險實習並考取資格後,方能進行載人飛行。此外,飛行器的技術穩定性、GPS導航系統的精準性,以及應急處理能力都需要進一步提升。
高密度城市增航線規劃難度
與此同時,無人駕駛飛行器的起降需要專屬的場地,例如屋頂停機坪或旅遊景點的起降站。然而在香港,適合的場地資源有限,且許多天台為私人所有,涉及物業管理和法律問題。
此外,高密度的城市環境也增加了航線規劃的難度。
談到特區政府該如何提供協助,鄭敬凱坦言,要讓無人駕駛飛行器真正落地並發揮其潛能,政府的支持至關重要,建議政府盡快制定專門監管框架,包括針對無人駕駛飛行器的專門監管機構,制定包括飛行員資格認證、航線審批、飛行安全監控等條例,「香港可借鑒內地經驗,建立多層次監管系統。」
他建議特區政府與專業學院和企業合作,提供相關技術培訓課程,培養本地無人駕駛飛行器的操作員和技術人員,減少對外來專才的依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