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子
25項曾獲本地資訊及通訊科技業內獎項的優秀作品,包括「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空間數據共享平台大獎2024」、「Hong Kong Techathon+2024」及「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大學生計算機創新作品賽」等,在香港電腦學會邀請、提名及指導下,於12月4日至7日在汶萊舉行之「亞太資訊及通訊科技大獎 2024」,贏得8個大獎、4個亞軍、3個季軍及3個優異獎,合共18個獎項的佳績,繼續蟬聯全場榮獲最多大獎的經濟區,可見香港科技已達亞太地區最高水平。
8個大獎中有3個來自學界,成績不俗,除大獎外,尚取得1個季軍及3個優異獎,可見香港銳意發展科技教育,在耕耘多年後,已陸續取得成果。
學界大獎得主,包括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信義中學,以「A-EYE人工智能視障人士購物助理」在「學生類別——高中學生:應用」奪魁。該發明旨在增強視障人士在日常購物體驗中的便利性和獨立性,通過整合先進技術,提供產品識別、價格比較、折扣查詢、貨幣識別、導航指導與安全保障等一系列功能,協助視障人士能更自信地掌控購物過程。
另一學界大獎得主來自「學生類別——專上學生項目:應用」,由香港浸會大學的「從羅馬化尼泊爾語到純尼泊爾語:使用Transformer架構為進行資源匱乏語言的人工智能音譯」取得。這種創新的人工智能音譯系統,彌合了羅馬化尼泊爾語與純尼泊爾語間的差距,不僅增強了尼泊爾語使用者的數位可近性,並開創將類似解決方案擴展到全球其他資源匱乏語言的先例。
此外,香港資訊科技學院(屯門)則在「學生類別——專上學生項目:方案」中,以「智護老」獲頒大獎。智護老運用語音及人工智能,主動分析長者需求並整理優先次序,為安老院舍提供一站式自動化解決方案,以減輕護理員負擔,提高服務素質,確保長者得到適當照顧。
文公子認為,今年學界的大獎得獎發明,都能由實際需要出發,以科技解決問題,而且關懷的都是弱勢社群,由視障人士、少數族裔到長者的需要,可見香港學生除在科技教育上學有所成外,亦能發揮人文精神,主動關懷社會。而觀乎各大獎得主,往往見到善用人工智能的作品,可見「人工智能+」亦已在各行各業中,加速推動科技發展;而香港電腦學會就一直鼓勵年輕一代學習更多科技知識,將來從事科創行業,為未來人類生活作出貢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