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合區真金真誠挺創科 進駐企業發展進快車道
專注語音交互的人工智能普強公司進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時,其車載語音交互產品已在前裝市場與內地數家知名汽車品牌建立合作關係,並成功實現量產。自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成立之後,公司發展進入快車道,2024年僅憑與某全球頭部車企的訂單已達數千萬元(人民幣,下同),2025年更有望達到上億元。作為橫琴重點發展的「四新」產業澳資企業,普強公司與深合區相伴相生,共同成長。
「四新」產業指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現代金融產業。數據顯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成立3年來, 「四新」產業實有企業超過1.7萬家,比2021年增長了20%,產業增加值佔全區GDP比重接近50%,在支撐澳門產業多元發展之路上取得了明顯成效。●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敖敏輝 珠海報道
普強公司創始人何國濤是土生土長的澳門人,在內地和美國求學,本碩專業均是計算機。他曾供職於美國多家知名科企,2009年在矽谷創立普強。次年回國,帶領團隊專注於智能語音識別、語音合成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研發和成果轉化。
歷經近10年的沉澱,普強在領域內的技術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2018年,正值橫琴自貿區成立3周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也剛剛拉開帷幕,何國濤從北京來到距離家鄉澳門最近的橫琴,參加了首屆橫琴科技創業大賽。經過多輪比拚,普強團隊的技術和項目脫穎而出,奪得大賽特等獎,獲得1億元扶持。
海歸研語音系統 供應世界車企
「1億元真金白銀的研發資助,讓我真切感受到,橫琴是真誠支持科創,真心希望企業成長壯大。」何國濤說。
大賽過後不久,普強總部落戶橫琴。自此,公司在橫琴這片科創沃土上迅速成長,開發100%自主知識產權達到200多項,應用涵蓋智慧金融、智慧政務、智能汽車、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多個板塊,產品受到市場高度認可。
以核心業務汽車語音交互系統為例,內地某著名汽車品牌所有出口車輛,默認的語音前處理系統由普強供應。某世界知名的頭部車企擴大與普強的合作,大中華區生產的所有汽車的車載語音交互系統,從2022年起已全部使用普強產品。
清華生研新材料 拓展醫療應用
作為從事前沿納米材料研發的「澳人澳企」標杆企業,納金科技同樣做了「孔雀東南飛」的選擇。畢業於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的澳門青年雷震,帶領團隊研發出納米銀核心材料,將金屬銀通過獨特工藝製備成納米級的銀顆粒或者銀線,直徑約20納米,僅為頭髮絲的萬分之一。該項目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的發明專利空白。
這種材料在柔性薄膜觸控、柔性薄膜發光、消毒抗菌等方面有着廣泛的應用。該公司的納米銀柔性薄膜觸控和顯示模組已廣泛進入格力、美的、海爾、小米、萊克等國內外頭部品牌的供應鏈體系,並實現了穩定供貨。
由於擁有扎實的底層技術,納金科技的材料研發體系並不局限於納米銀線。今年10月,珠海納金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在橫琴揭牌,聚焦生物醫用材料研發轉化。這是納金科技繼2021年將總部遷至橫琴後,又一個里程碑式的產業布局。
雷震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中國已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而老年群體最常見的健康疾病是骨質疏鬆和骨傷。納金公司研發出一種高可塑性可降解磷酸鈣複合材料,能夠以推針注射的方式注入治療部位。在體內硬化後,這種材料作為人體支撐骨的同時,可促進骨頭癒合,並可實現無害降解。
雷震說,通過微創手術,即可完成傳統「大開大合」的外科手術,對於老年人來說顯得尤為重要,項目市場前景可期。
跨境資金到賬快 融資易促研發
在企業成長過程中,離不開深合區的創新政策支持。今年5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業務管理辦法》實施,探索跨境資金便利流動。納金公司開設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EF賬戶)後,從澳門母公司介入的資金,當天即可到賬,為項目研發提供重要的保障。
何國濤亦表示,除了研發資助,公司還獲得來自澳門、橫琴的國有資本、社會資本等億元級別的融資。對於創新技術的科企來說,這對於技術研發和產業化落地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熬了10年的技術,急需開展大規模產業應用。現在,在橫琴都可以實現。」雷震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