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剛結束的北京保利2024秋季拍賣上,曾在2011年就曾拍出5,117.5萬元(人民幣,下同)的高價的存世孤品「明成化青花外海石榴紋內梵文臥足碗」爆冷流拍。該拍品據推測曾是皇家禮佛貢品,消息顯示,流拍原因是賣方於拍賣中臨時提價,而最終叫價未達賣方底價。有業內人士認為,今次秋拍中的部分精品流拍,表明藝術品市場處在築底過程中。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瀚林 北京報道
本次秋拍的中國古董珍玩板塊,遴選了明清重要官窯瓷器及宮廷陳設,其中堪為存世孤品的「明成化青花外海石榴紋內梵文臥足碗」為本季扛鼎之作。此件著名瓷器曾三次由北京翰海拍賣,又在2011年於北京保利拍賣拍至5,117.5萬元成交。瓷碗造型精巧圓潤,秀氣婉約,外壁環飾套勾海石榴紋,內外青花色澤淡雅柔和。碗底青花雙圈內書「大明成化年製」六字楷體款識,碗心所書梵文,佛教喻意為「唵阿吽」三字明的咒牌,及普賢王如來的三字根本咒。因成化皇帝酷好佛道,御窯瓷器以藏、梵文字書寫咒符裝飾的品種尤多,據推測,本品曾是皇家於佛前供奉的重要禮佛法器。
10日晚,北京保利2024秋季拍賣「禹貢—從大明珍秘到盛清瑰寶」專場舉行,「明成化青花外海石榴紋內梵文臥足碗」經過15分鐘的焦着角逐競拍至3,150萬元,博得全場熱烈掌聲。然而就在等待加價的過程中,拍賣師接收到賣方新指令,期待現場藏家出至3,300萬元,話音一出,就像是一場未知的期盼,空氣中瀰漫着一種期待驚喜的破曉,但是3分鐘過去,無人繼續加價,由於未達到賣方底價,此件拍品到此流拍。
「這一件拍品,是存世稀少的成窯瓷器。明憲宗成化帝朱見深在位23年,但在景德鎮明代御窯廠成化窯址上出土的殘器與瓷片的數量,卻不到宣德(在位10年)窯址器一半。再加上成化瓷器輕薄易損,很難完整地保存下來,所以成化青花瓷器存世數量遠低於永樂宣德那種厚重的瓷器。」山東大學歷史學院副研究員張偉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明代文人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就曾言:「至於窯器最貴成化,次則宣德。」 目前所知的成化瓷器,以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最多,私人收藏成化器數量極少,可進入藝術品市場流通則更為珍貴。
御窯反映帝王禮佛
清代瓷器中,雍正御窯作品尤為突出,這位以勤政著稱的皇帝工作之餘,從事藝術鑒賞當是他的最大愛好。封面作品雍正墨彩宋人詩意山居圖碗,通體白釉,其上以墨彩繪飾雪景遠山迭翠,遠山如黛,近水含煙,墨色濃淡有致,皴擦點染,極具雍正皇帝對文人閒逸生活的嚮往。預展期間,一件「清雍正青花釉裏紅加紅彩雲龍穿花紋玉壺春」引得諸多遊客圍觀,瓶身上龍身蜷曲行走在花叢中,張牙舞爪,龍首昂起,氣勢凌厲恢宏、形象逼真生動,這件玉壺春最後以690萬元成交。
周公制禮作樂,奠定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基調。清代帝王對商周禮樂頗為追崇,乾隆更秉持「學古而出新」一道,好藏善鑒,幾暇之時,賞宮廷蓄貯殷周青銅、兩宋雅瓷、高古美玉等。其美學品味、崇古之好,對清中期文藝發展影響極深,所以時興各式復古之作。「清乾隆御製黃玉谷紋轉心雙聯璧」由整塊黃玉碾琢而成,兩璧間有對稱雙龍,以套環為軸,兩璧妙用沁色,平增古色,工藝巧奪天工,為乾隆時期宮廷造辦的仿古典型之作。
清帝與西藏喇嘛關係愈發密切,而且熱衷佛教藝術,經常詔令製作佛像,供奉於紫禁城及其他宮殿。此時期之傑出銅像作例甚多,大型粉彩瓷像則頗為罕見,拍品中的一尊無量壽佛是為乾隆御製瓷質佛像之精絕代表,唯獨乾隆一朝有之。造像通體製作精細,彩釉亮麗,法相莊嚴,富貴奢華,具有典型乾隆宮廷佛像藝術風格,是稀有的粉彩描金佛像之傳世佳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