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香港ETP(交易所買賣產品,包括ETF和槓桿及反向產品)市場於今年11月份踏入25周年。港交所表示,經過多年發展,該市場已成為亞洲ETF樞紐,涵蓋195隻產品,市值於11月底達到4,630億元。港交所認為,新科技及國際化將是推動香港ETF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

科技方面,港交所計劃於2025年透過網上平台數碼化及自動化ETF的實物申購及贖回機制,以提升整體ETP市場效率,推動其二級市場活動持續增長。國際化方面,港交所指出,沙特阿拉伯成為亮點。繼亞太區首隻、全球最大的沙特阿拉伯ETF於2023年11月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後,兩隻追蹤港股的ETF今年10月在沙特上市,並迅速躋身該市場成交三大ETF之列,反映當地對香港市場的投資需求熱切,或可成為香港ETF市場額外資金來源。

至於市場關注的虛擬資產ETF方面,港交所指出,繼亞洲首批比特幣及以太幣期貨ETF於2022年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後,今年4月迎來亞洲首批虛擬資產現貨ETF,並緊接於7月迎來亞洲首隻比特幣反向產品。目前共有10隻虛擬資產ETP於香港上市,總市值於11月底達到55億元。

受產品組合持續擴充帶動,香港ETF市場過去五年增速上升,期內,平均每日成交額的複合年增長率高達30%,今年首11個月之平均每日成交額達到187億元。

此外,ETF通在2022年7月4日正式啟動,為香港ETF市場注入新的流動性,並讓國際投資者可透過ETF投資中國市場的獨特主題。ETF通在今年7月擴容後,滬深港通現時共有242隻合資格ETF。在11月份,北向交易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額達到40億元人民幣,而南向交易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額則為44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