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茵 高力研究部主管
2024年步入尾聲,回顧今年特區政府、市建局及港鐵各方共10幅地皮的銷售表現,至執筆時有4幅政府地皮宣告售出,兩幅分別為政府「樂建居」項目及市建局的啟德「沙浦道項目」宣告流拍,其餘則仍在公開招標之中。
從宏觀市場環境而言,特區政府本年推出各項措施,包括樓市「撤辣」、放寬按揭乘數及擴大「投資移民」的資產範圍等等,期望刺激物業市場交投。
無附帶條件中小型項目獲青睞
觀乎今年的招標結果,成功出售的地皮可見均為中小型發展項目,買家均為大型發展商,包括兩幅用作興建電車充電站的用地,以及兩幅位於沙田小瀝源的中小型住宅發展用地,並且在賣地條款中並無複雜的附帶條件。至於兩項流標項目,即柴灣的「樂建居」項目和及市建局的啟德「沙浦道項目」,最大的挑戰應為建造難度、成本和發展時間大幅增加,發展商因風險同步上升情況而持保守態度。
高端物流中心市場需求仍旺盛
回顧特區政府本年度的賣地策略,其實均有貼近市況,靈活應對。除了中長線的宏觀政策,增加市場需求和動力外,其賣地節奏亦明顯因應市場情緒而有策略地放緩,加上適時推出一幅原先不在年度賣地表內的青衣工業物流用地,招標期預計至2025年2月,相關板塊雖然受到大灣區其他城市的競爭,不過高端物流中心的市場需求仍相對旺盛,最近沙田利豐中心則以15億元的價格易手興建相關設備,故相信特區政府其餘三幅的工業發展用地仍具一定的叫座力,反映特區政府目前賣地更顧全市場所需。
輸入專才助穩定樓價增成交動力
而預測來年,視乎特區政府的政策成效,包括輸入專才、按揭成數放寬以及精簡土地銷售和行政流程,相信能有助於為市場穩定資產價格及成交動力,發展商得以穩定回籠資金後,有利於提升買地的競投意慾,長遠可繼續提升賣地收入。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