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虧了譯者前輩將世界各國名稱譯為中文,讓我們可用中文談論任何國家,但是地球每天在轉,有時候國家的中譯名也會改變。
巴黎的英文寫法是Paris,法文的寫法也是Paris,但P的子音聽起當然不應是「巴」,答案很簡單,它是法語而非英語的中譯,並且非常貼切。今天我們把意大利名城Florence叫佛羅倫薩,這其實是英文翻譯,當你聽到意大利語讀出Firenze,你會覺得它的老譯名翡冷翠似乎更「冷」(Cool)。
English的顯然只有兩個母音,為何會譯作英格蘭,另一譯名英倫似乎更貼切?其實,中英初接觸應是清朝初年,甚至更早,當時的老英語中英國是Englaland,意思是盎格魯之地Land of the Angles, 盎格魯—撒克遜人是西日耳曼人的一支部族。英格蘭顯然譯自Englaland的讀音,而且非常準確。
美國早期重要的殖民地Virginia曾譯為維珍尼亞,如今流行譯名是弗吉尼亞或維吉尼亞。一個地名有兩個叫法,有時候有點煩,但有時候是件好事。美國五州之中有一個叫Georgia,較多人叫它喬治亞州;中亞五國其中一個也叫Georgia,它也叫喬治亞,不過稱為格魯吉亞看起來更正式,同一個英文名對應兩個譯名,分別屬於美國的喬治亞州和中亞的格魯吉亞國,那便不會混亂。
德國的英文名是Germany,德語是Deutschland;日本的英文名是Japan,但是你也可叫它Nippon;中國的英文是China,你也可以說Zhongguo。
自稱源於各國語言
英語世界給每一個國家英文名,在這些國家的角度來說,這類名字是他人給我們的叫法,就如Germany、Japan和China,這類詞叫他稱exonym。非英語國家明白,用英語來溝通能提高效率,不過他們也會選擇用26個字母來表達自己的語言,反向輸出自己的文化,便出現了Deutschland、Nippon和Zhongguo,它叫自稱endonym,即How they call themselves。
當我去到外國,他們可能不知我來自何國,對他們來說亞洲人總是太相似,我會表明我是中國人;若他們已知我是中國人,我可以說I come from Hong Kong(儘管我可能並不住在港島),可是荷蘭的情況又有所不同。
荷蘭人曾是海上霸王,所以在世界已有幾百年的大名。荷蘭(Holland)早年只是尼德蘭(The Netherlands)的一個縣,而尼德蘭現在一共有十二個縣,住在其餘十個縣的尼德蘭人對名稱有不同的看法,有些支持正名的一群,堅持外國人應把他們的國家稱為The Netherlands,有些則明白很難要求外國朋友改變多年的習慣,叫自己荷蘭人,更易於溝通。
我們無需死記這些國家名字,若你有必要自然會放在心,明白它們的由來的同時,也要明白溝通時尊重才是首要的。
●康源 專業英語導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