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指,參與課程的關愛隊成員在精神健康知識、對情緒病及精神病患者的接受程度及社區服務應用三方面均有顯著改善。圖為嘉賓合照。

香港文匯報訊 精神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關注,香港心理衞生會與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合作,於4月至6月期間為127名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成員提供精神健康急救課程培訓。隨後,中大社會工作學系崔佳良教授團隊對課程成效進行調研評估,並於昨日公布調研結果。結果顯示,參與課程的關愛隊成員在精神健康知識、對情緒病及精神病患者的接受程度及社區服務應用三方面均有顯著改善,顯示課程對提升受訪成員在社區精神健康工作中的知識與能力具有積極作用。

在精神健康知識方面,受訪成員參與課程後的精神健康知識的平均總得分及污名化相關範疇得分在統計學上均有顯著提升,在後測的平均總得分更已達到問卷所設定的高分水平。在對待精神病患的態度上,不論是總體得分、偏見/排斥及寬容/支持,後測得分均有所提升;其中,後測總體得分更在統計學上有顯著提升。

在心理健康支持方面,受訪成員在5個支援範疇及總體平均分在統計學上均有顯著提升。此外,受訪成員對於面對抑鬱或思覺失調潛在患者時的信心亦顯著增強。總體而言,研究顯示課程對參加者在上述三個方面均有正面幫助,並且這些幫助可能進一步支持受訪成員在面對社區潛在精神病患者時,表現出更強的信心。

專家倡全港關愛隊均受訓

香港心理衞生會副總幹事黃敏信表示,實證研究顯示關愛隊接受精神健康急救培訓後,反應正面,成員對精神健康有了更正面的認識,期望全港關愛隊均接受有關培訓。

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表示,政府致力推動基層醫療,並透過連結不同專業,為市民提供更全面的身心健康支援服務。若能在社區層面為市民提供免費的精神健康評估,及早發現和介入,並採用階梯支援模式(Stepped Care Model),即持續評估個案的精神健康情況,按需要分流個案到合適層級的服務,使資源分配得當,有助為情緒困擾較輕的個案提供以實證為本的低密度心理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