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才證券研究部總監 植耀輝
內地及香港股市昨日皆有好表現,當中恒指似有所突破,最高曾突破19,900點水平,雖然最終未能企穩,但收市仍能上升305點,收報19,865點已相當不俗,至於成交亦因下周恒指成份股調整而急增至約1,630億元。短期後市能否再有好表現,某程度上仍要視乎A股行情,尤其是早前有消息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於下周三(12月11日)舉行,大家亦不急於一時,待有政策或措施公布後再判斷成效始再出手也不遲。
上周已預告將開始陸續分享對大市以及過往推介股份之最新看法。今日先談大市。截至昨日為止,恒指及科指年內暫累升14.7%及16.1%,於環球主要市場中表現屬中等,不過考慮到過去四年(2020-2023)恒指皆跌市,今年總算扭轉連跌趨勢;其實恒指首8個月表現平平,累升僅5.5%,轉捩點為9月份,在內地宣布一糸列政策以及A股強勁反彈下,恒指當月急升17.5%,科指升幅更達到驚人之33.5%,港股亦一度成為全球表現最佳市場。只是政策期望有所落空,A股升勢亦未如預期,恒指遂由高位(23,241點)回落至現時19,560點。由此可見,恒指若要造好,大前提是中央或須推出更多刺激措施,以及A股持續要有上佳表現。但即使有政策配合,內地樓市復甦需時,地方政府化債成效亦有待觀察,所以暫亦不宜抱太多憧憬。
外圍局勢未明朗 需審視風險
即使出現以上情景,外圍局勢亦不能忽視,其重要性更可能高於內地因素。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未上任已率先預告將大打關稅戰,任命之官員對華態度亦頗「鷹」,意味中美間之角力將更激烈;亦由於奉行「美國優先」,美國與其他國家(包括盟友)之關係又會出現哪種形式改變亦須關注。另一不確定因素就是未來聯儲局決策會否受到干預。總括來說,明年投資市場風險不低,若再疊加上人民幣匯價走弱等因素,內地及香港股市明年面對之挑戰及壓力自不少,在投資氣氛審慎下,恒指若能有10%至15%升幅(約21,500-22,400點)已相當不俗。
除此以外,大家還記得筆者曾提出之250月線概念嗎?有關其重要性過往已多次分享,在10月時恒指一度突破,但最終仍無功而回。現時該月線仍位處於21,600-21,700點水平,意味恒指須突破並企穩該位置之上始可真正確認轉勢。
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