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眼見證黃河磅礴氣勢 訪博物館探尋文化脈絡
11月18日至23日,「薪火相傳」平台系列:「山東省東營、淄博歷史文化探索之旅」活動在山東舉行。是次活動由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主辦,得到東營市東營區委統戰部和東營區教育局支持。來自港大同學會書院、順德聯誼會總會胡兆熾中學及曾璧山(崇蘭)中學的香港學生走進山東東營、淄博兩市,通過探訪、體驗當地獨具特色的自然環境和歷史文化,了解國家多元文化的起源與傳承。
●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臥龍 山東報道
行程中,學生們走訪了東營黃河入海口生態旅遊區,親眼見證了黃河的磅礴氣勢及其匯入大海的壯觀景象;參觀了周村古商城,並親手嘗試製作周村燒餅;探訪了淄博領尚琉璃文化創意園,近距離感受了中國琉璃藝術的精湛技藝;遊覽了蒲松齡紀念館,深入了解這位文學巨匠的生平事跡。學生又參觀了孫子文化園、海岱樓鍾書閣、齊文化博物館、臨淄足球博物館、齊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等多處文化地標。
黃河河清海晏成鳥類天堂
港大同學會書院唐瑞平同學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通過此次交流,讓我們親身感受到傳統文化的脈絡,與之前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這樣更能理解『薪火相傳』的主題,重新審視自己的文化之根、薪火之源。」
「來到黃河邊發現黃河並不是想像中波濤洶湧的樣子,顏色也比較淺了。」曾璧山(崇蘭)中學陳瑋樂同學感嘆,黃河不再像影視劇中所說的經常氾濫,變得很平靜。國家為治理水患,在黃河中游修建了很多大壩,通過定期沖沙等方式定期沖刷河道,使得中下游很少再出現險情,變得河清海晏,成為鳥類的天堂,值得點讚。
據悉,經過多年悉心呵護,在黃河口生態保護區內,鳥類已由建區時的187種增加到目前的373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就有26種,植物種類則由1995年的393種增加到685種。
在觀看放飛表演和近距離觀看丹頂鶴進食後,港大同學會書院林永譽同學感覺非常新奇,跟博物館裏看到的標本完全不一樣。「黃河自古以來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徵,許多詩人都曾歌頌黃河的壯麗以及母親河的情懷,但是來到黃河口生態保護區,看到各種鳥類的優雅身影,直觀地感受到和諧的自然,這是很珍貴的生命教育之旅。」
參觀孫子文化園 認識古人智慧
在東營孫子文化園,港生們參訪兵器館、兵聖宮,觀賞電影飛躍神州和魔幻劇場,通過實地了解中國古代兵器發展史以及兵家文化,感受軍事在國家發展和國家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狼牙棒、戰車、弓箭、火炮……參觀兵器館看到各式各樣的戰爭利器,讓順德聯誼總會胡兆熾中學區靜瑜同學真切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在球幕飛行影院,區靜瑜遨遊神州,「到訪」桂林、拉薩、黃山等景點,飽覽祖國大好河山,更理解軍事對國家和人民的保護,更認識到和平的可貴和來之不易。該校帶隊老師李冠言表示,此次參觀孫子文化園,讓同學們了解到孫子兵法不僅是傳統軍事文化,更是一種思維模式,在如今國家外交、經濟和政治等方面,都運用了古人的智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