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雄 香港工業總會主席
行政長官李家超本周一率團一連三日考察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參觀了包括廣州、東莞、深圳在內的5個城市,並到達廣州開發區規劃展示館、東莞濱海灣新區展示廳、OPPO智能製造中心、比亞迪汽車工業園二期等園區及設施,了解「片區開發」計劃以及低空經濟、綠色能源等產業的發展。
今次考察團正好為香港與灣區內地城市在多方面合作,特別是創科及新型工業的合作,進一步強化合作基礎。此外,今次行程亦讓香港工商界進一步認識灣區深化融合的巨大機遇,對香港及港商港企如何推進灣區協同發展,增添不少新的觀察和看法。
增強競爭力拓展市場
灣區融合必為香港不同產業,特別是創科及新型工業帶來巨大發展機遇。香港加強與灣區內地城市優勢互補合作、錯位發展,連同北部都會區完善港深科研創新生態系統的機遇,不但可完善灣區的產業體系,還會大大提升灣區在全球供應鏈的競爭力。
香港一方面要充分運用上游科研的研發優勢和成果,率先在北都區轉化,然後與灣區內地的先進製造企業合作,形成商品化,構建新型工業上中下游完整的生產鏈;另一方面,香港更要扮演好聯通內外市場的「超級聯繫人」「超級增值人」角色,大力為整個灣區招商引資,持續「搶企業」、「搶人才」、吸資金,為灣區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源源活力。這必將為香港創科產業及金融、專業服務、品牌營銷、法律、知識產權保護等行業帶來龐大的客戶需求,拓展業務發展空間。
工商界是灣區合作主力
灣區不但在地理上毗連,在飲食、語言、生活習慣是相近。香港製造的產品食品在內地備受歡迎,工總一直努力爭取為輸往內地的港產食品設立便利通關安排、強化灣區互認機制及推動「灣區標準」,為港企開辦「小紅書」實戰課程等,協助港商港企拓展灣區內地市場、捕捉商機。
香港工業界自1980年代開始,已在珠三角投資設廠,估計目前有約14,000家港企在灣區內地城市營運,是灣區經濟和產業的重要成員。促進灣區融合,除了需要政府推動,工商界的參與配合必不可少。工總一直致力團結灣區的工商界力量,大力推進灣區創科及新型工業發展。
今年一月,工總在東莞舉辦工商界高峰論壇和交流晚宴,邀請包括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內近千名粵港澳三地工商界領袖及代表出席;明年一月,工總將移師深圳舉行此項旗艦盛事。「大灣區(深圳)工商界高峰論壇及交流會2025」,將再次讓粵港澳三地的工商界領袖聚首一堂,分享灣區交流心得,共謀新發展,為推動灣區高質量合作作出貢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