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香港·魂」共呈現三個劇場作品,TS Crew的《No Dragon No Lion》展現其拿手好戲,將武術、舞蹈、馬戲等現代肢體劇場元素,與舞龍舞獅和中國戲曲等傳統表演相結合。這次是該作品第三次於愛丁堡上演,今年更連演三周,吸引了超過1,100名觀眾,獲得4及5星的高度好評,並被選為「藝穗節之選」的推薦劇目之一。
王丹琦及黃大徽兩位編舞則帶來雙節目演出《It's Not My Body Chapter 3.5 / This Is》,9場演出獲得了數個4星評價。王丹琦更獲Asian Arts Award的最佳男演出者(高度讚揚)獎項。
香港資深劇場藝術家陳麗珠主演的《Must I Cry》是唯一戲劇作品,融合多媒體元素,以記憶為主題,探索城市變遷中個人與家園的情感連結。7場演出亦獲得數個4及5星的評論。
除此之外,今年「香港·魂」首次展示了兩位香港藝術家的街頭表演。雜耍及馬戲藝術家麗兒和自由式足球藝術家施寶盛分別於愛丁堡進行了超過20場街頭表演,吸引了超過8,000名觀眾參與,贏得不少好評。
既然是「香港·魂」,作品是否呈現出某種香港特點?盧君亮認為,在藝術作品中尋找地方特色,難以簡單粗暴地一概而論。他分享道,有些藝術作品,例如TS Crew的作品,會有比較「顯性」的文化符號,舞龍舞獅、李小龍的功夫等,都是中華文化特色。但有些作品,展現的則是以香港為土壤所進行的創作,其間所閃現的,更多是藝術家身上香港人性格的代表性,或者香港這個地方的韻味或感覺,未必具有非常具體的「香港符號」。
但在觀眾的反饋中,他得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反觀香港藝術家們的作品。「大家給我們的反饋很有趣。比如韓國,你會看到那些很爆炸的高能量的身體;日本則比較細膩。而香港有趣的地方是,從觀眾口中知道,他們覺得香港藝術家很大膽。」盧君亮說,「比如《No Dragon No Lion》,有現場觀眾和我說,他從來沒有想過舞龍舞獅可以和Beatbox和功夫融合在一起,他會覺得這個是你們香港長大的藝術家才會做的。又比如黃大徽的演出,講舞台是什麼,藝術是什麼。那個『大膽』就是,它是一個『不表演的表演』。我記得當時有一個藝術總監走來和我們說:真的想不到這樣的作品可以在哪裏找到,原來是在香港。香港的大膽不是歐洲那種超級前衛超級新銳的大膽,而是香港藝術家綜合了很多的經驗和想法,幫自己去蕪存菁,而這種去蕪存菁是非常大膽的去蕪存菁。我們全部的演出都有這樣的特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