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萃才 香港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

早前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聲稱,當他上任第一日便會對中國、墨西哥及加拿大增加關稅。消息令人擔心措施會對香港的經濟發展造成負面影響。自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香港作為「一國兩制」下的國際經貿中心,進出口貿易受到一定衝擊。但近年香港與東盟國家的貿易量提升不少,有效降低了貿易戰的負面影響。未來香港應培養更多熟悉「一帶一路」新興市場的人才,增強香港聯通內外的獨特優勢,為吸引人才、鼓勵創科創造良好環境,讓工商界看到創科產業巨大商機,更有信心投放資源進行新嘗試,拓寬新空間。

中國加入世貿之後,美國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中國貨品輸往美國市場有稅務優惠。可是,國際局勢波譎雲詭,不斷有美國政客要挾取消此待遇。自2018年起,美國對華打貿易戰,很多輸往美國的中國貨品要繳付額外關稅,平均稅率達20%。如果特朗普再任美國總統之後,關稅再增加10%,中國輸往美國的貨品就要繳付平均30%的關稅。這對於中國貨品,包括香港貨品出口到美國會造成嚴重障礙,香港的對美貿易難免再受衝擊。

開拓新興市場分散風險

雖然,美國在上世紀曾經是香港第一大或第二大的出口市場,但現在內地已替代美國,成為香港第一位的出口市場。2023年數據顯示,內地市場佔港貨出口量達55.5%,其次是東盟(7.9%)及美國(6.6%),第四位則是歐盟(6.5%)。由此推算,美國加徵關稅的實際影響,未必如想像之大。因為香港與美國的貿易往來已經明顯下滑。2008年美國發生金融海嘯,令到美國對香港的進口貨品需求大減,當時香港出口商已開始推行分散市場的策略,把市場重心由北美轉往歐盟及東盟。2018年中美掀起貿易戰,美國對中國生產的貨品設立諸多限制,香港廠商逐漸把生產線由內地轉移至東南亞等地國家,力求降低美國對華貨品加徵關稅的影響。這種拓展市場、分散生產的策略,近年已被香港廠商廣泛使用。故此,就算美國再增加對華貨品10%的關稅,對香港的影響有限。

當然,美國向中國企業實施單邊制裁,營商氣氛不理想,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一直扮演聯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超級聯繫人」,與歐美市場聯繫密切,在當今政經變局下,面對美國實行貿易保護主義,香港要保持貿易暢旺、經濟穩健,必須積極求變。香港要放眼其他市場。例如近年香港與東盟國家的貿易量提升不少,這些市場的規模目前雖然仍比不上歐美,但從分散風險角度來說,拓展「一帶一路」等新興市場很有必要。

發展新興市場,人才是其中一個關鍵因素。「一帶一路」沿線國多數宗教背景、文化背景與香港不同。特別是中東及東盟市場,很多國家的民眾都信奉伊斯蘭教。香港究竟有沒有足夠熟悉伊斯蘭教教義的人才?記得多年以前,特區政府曾經計劃發展伊斯蘭金融,發展的金融產品須符合伊斯蘭教義,經歷了多年發展,有關市場似乎未見發展起來。原因之一,就是香港金融業的軟硬件未能完全滿足伊斯蘭文化的要求;其次在香港工作,懂得伊斯蘭文化的人才供應有限。

香港的大學每年錄取的非本地生,數目逐年增長,由早期不超過本科生總數的20%,躍升至近年的40%,非本地生的生源來自世界各地。根據筆者的經驗,香港的大學商學院以前的交換生及本科生,以歐美學生為主;後來多了東盟及南亞的學生,近年又多了中亞的學生。在本學期,筆者接觸到一些來自俄羅斯的學生。香港的大學所錄取的非本地生,他們畢業之後可以成為香港的重要人才供應,香港應好好利用這些人才。

引導工商界積極投資創科

香港的大學培育的非本地生,部分來自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他們在香港接受高等教育,了解香港的生活文化,可以很好地作為香港、內地與他們原住國的溝通橋樑。香港工商界可以積極考慮聘用這些人才拓展新興市場。特區政府、工商界應為非本地生提供更多培訓機會,例如香港每年舉辦大大小小的展覽會、國際性會議,這些活動可以聘用非本地生作為聯絡員,提供翻譯服務、在會場內進行各方面協助等。本港的企業可以聘用非本地生作為實習生,讓他們在香港累積工作經驗,吸引他們留港工作。在港的各國商會也可安排非本地生有更多接觸機會,加強他們與各國商會的聯繫,在人才供需提供對應的配對。

香港金融、經貿、旅遊、物流等四大經濟支柱產業屬於成熟行業,部分屬於存量行業,業務難以實現高速增長。要把香港經濟的餅進一步做大,引入新產業新行業極為重要。回歸以來,特區政府逐步認識到香港經濟結構的不足之處,努力引入高增值的創科產業,將香港發展成為更有競爭力的經濟體。創科產業雖然高增值,但投資風險亦不少,香港工商界對高風險的投資抱審慎態度,創科產業進展不明顯。

保障創科人才暢順流動

因此,特區政府應該加大力度推動北部都會區及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的建設,讓工商界看得到創科的發展機會。香港過往缺乏土地資源,局限了創科產業發展壯大,北部都會區及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的土地開發落實,基礎建設完善,香港有更好條件發展創科產業。

發展創科產業,人才也是關鍵。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市,是內地創新發展的典範城市,擁有不少創科人才。加強香港與深圳乃至大灣區的創科共贏合作,創科人才兩地暢順流動必不可少,兩地政府要增強通關便利,實施「一地兩檢」,加快落實運用人臉識別技術的無感通關,有利促進香港創科業發展。特區政府應積極作為,為吸引人才、鼓勵創科創造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