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教育支援中心展出的不同長征火箭模型。作者供圖

中國運載火箭研製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六十年代,目前已發展形成多型運載火箭, 能夠發射各種類型衛星、飛船、月球和深空探測器。其中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為主力運載火箭,頗值得為各位讀者介紹。

中國目前最安全火箭

長征二號 F 運載火箭主要用於發射載人航天器,是中國目前可靠性、安全性最高的火箭。火箭頂部裝有逃逸塔,當火箭發生故障時,可以使航天員脫離危險。 火箭全長58.34米,芯一、二級直徑3.35米、起飛品質為490噸,推力600噸,首飛時間 1999年11月19日。

不同於其他的火箭,長征二號F最大的特點是火箭頂部有一個形狀酷似避雷針的裝置,稱為逃逸塔。一旦火箭在發射升空階段出現危及航天員生命安全的重大故障,逃逸塔能夠在2秒左右的時間內將載有航天員的飛船帶到安全地帶,火箭的低空逃逸就是通過逃逸塔來實現的。

防水防風可變冰箭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是新一代無毒無污染的中型運載火箭,火箭全長53.1米,芯一級直徑3.35 米,起飛品質596噸,推力 727 噸,首飛時間為2016年6月25日。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是為了滿足中國空間站工程發射貨運飛船而發展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最大的特點是無毒無污染,採用了液氧煤油作為燃料,這種燃料不僅推力強大,而且燃燒後產生的是水和二氧化碳,非常環保。

另外,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採用兩級半構型,火箭發射時6台並聯發動機同時啟動。同時,長征七號的助推器明顯更長,接近我國現役火箭助推器的2倍,這使得火箭推力更大。

長征七號還進行了防水、防風設計。長征七號火箭作為低溫冰箭,火箭艙體處於零下183攝氏度的低溫,面臨低溫推進劑加注問題和複雜的發射前流程,一旦錯過發射視窗將極大影響任務進程。

為此,長征七號採用了自動獲取起飛時間進行入軌目標參數線上反覆運算修正技術,實現了從零視窗到窄視窗的技術跨越,也就是說,如果火箭起飛時間的偏差在2分鐘以內,火箭就可以根據起飛時間自行修正飛行軌跡,保證貨運飛船仍然能夠進入空間站所在的軌道面,提升了長七火箭對發射任務的適應性。

可回收智慧技術 「航天黑科技」

長征八號是新一代中型兩級液體綑綁式運載火箭,全箭總長50.3米,芯一級直徑3.35米,火箭起飛品質約356噸,推力約480噸,首飛時間2020年12月22日。

長征八號是新一代中型兩級液體運載火箭,主要用於發射近地軌道或太陽同步軌道衛星,長征八號火箭探索了可回收技術,打造了智慧火箭,亦成就了太空安全的理念。

火箭回收技術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航天黑科技」,火箭在完成任務後能夠安全返回地球,而不是一次性使用後就丟棄,這項技術可以減少成本。長征八號走出中國航天可回收技術驗證第一步,其中推力調節技術是實現火箭可回收的關鍵技術之一,火箭發動機的推力調節技術就像給汽車換擋一樣,在飛行過程中調節發動機的推進劑流量,以此來達到調整推力控制速度等目的,這樣才能在火箭返回時收住油門。

智慧性是長征八號火箭的另一個優勢,它有故障診斷和自主飛行的能力,如果遇到問題,它可以自己調整,就像是一個有智慧的機器人,能夠在遇到難題時,自己找到解決辦法。

此外,長征八號火箭還採用模組化設計來降低成本,在火箭設計過程中,科研人員從中國現有的火箭模組裏進行了幾百種搭配,不斷創新研製思路和方案,最終提出了組合構型,形成一款全新的產品,節省研發的時間和經濟成本。因篇幅所限,下次再介紹其他火箭。

●梁偉傑 (愛國教育支援中心專業發展總監,兩次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得主)

愛國教育支援中心由香港教聯會主辦,旨在加強支援教育界推動國家安全及國民教育。中心今年特別成立航天科普教育基地,設有多個不同學習區,全面展示國家航天科技所取得的突破和成就,增強香港青少年對國家航天科技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