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所選兩則對聯均從字音入手,或以同音字呈現巧思,或借諧音字表達寄意,同屬妙趣類。

無山得似巫山秀

何水能如河水清

此聯上句由北宋僧人佛印所出,句意為「沒有山峰比巫山更秀麗」;而下句則是蘇軾的妾侍朝雲(一說是蘇軾之弟蘇轍)所對,句意為「有什麼水能及得上河水清澈」。

相傳有一天,蘇軾與好友佛印一同遊覽巫山,眼前山峯雲遮霧繞,景色格外秀麗迷人,佛印因而吟出「無山得似巫山秀」,蘇軾則對以「何葉能如荷葉圓」。「無山」與「巫山」同音,而「何葉」和「荷葉」亦同音,即上、下聯均以兩個同音字成對。

這本已是一組精妙的對聯,只是朝雲對此仍感不足,後來她將下聯改作「何水能如河水清」。「荷」與「河」雖然都是「何」的同音字,但改動後以「水」對「山」則似乎更為工整。

「移椅倚桐同玩月,點燈登閣各攻書。」此聯同樣以同音字入聯,亦教人嘖嘖稱奇,而且它還流傳着不同的故事,其一便是北宋名臣包拯據此所破的奇案,讓這本已充滿玩味的一聯變得更有趣味。

蓮子心中苦

梨兒腹內酸

金聖歎是清代文學批評家,他在康熙去世後被指抗稅,並驚動先帝之靈而被判刑。相傳他被處決前看着兒子,悲痛萬分,即席賦成此聯。為何他去世前特意以「蓮子」和「梨兒」創作對聯呢?

蓮心又名蓮薏,是長於蓮子中心的綠色胚芽,味苦;梨腹指藏於梨兒中心的真果,即俗稱果心的部分,當中包含果核,味酸。

金聖歎臨終前寫作此聯,當然不是為了給兒子上一節生物課。聯語表面上說的是蓮心之苦和梨腹之酸,實際上是運用諧音雙關的手法,巧妙地訴說父子永別的痛苦悽酸。

諧音雙關是借用同音字或近音字,達到一語雙關的效果。上聯「蓮」與「憐」諧音,取其「憐憫」之意,表達永別的不捨之情;下聯「梨」與「離」諧音,隱含「離別」之義,寄寓分離的悽酸之痛。

金聖歎在受刑前對着兒子,心中無限憐憫,有如蓮心那樣,苦不堪言;想到就此與兒子永遠離別,內心又像梨腹一般,酸澀難耐。

本聯語帶雙關,短短十個字即表達了父子永訣時憐惜、離別之衷情。「『憐』子心中苦,『離』兒腹內酸」這弦外之音實在感人至深。

●本文內容由教育局課程發展處中國語文教育組提供

介紹:本專欄將陸續刊登古今名聯,介紹其內容及由來,分析其格式與作法,讓讀者認識對聯的體式,並感受所選作品的情味和趣味,體味中華文化藝術的優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