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有見以依托咪酯為主要成分的「太空油」對社會影響日深,尤其是年輕人造成禍害,香港海關本月(11月)展開特別執法行動,成功搗破兩個依托咪酯分銷中心及一個「太空油」煙彈儲存中心,以涉嫌「管有第一部毒藥」等罪拘捕7人,當中包括一名小學教師,並於8個印度空運抵港的快件檢獲共16公斤依托咪酯粉末,以及在多處搜出191粒「太空油」煙彈。今次是海關首次截獲以空運偽報方式進口依托咪酯案件,而該批16公斤依托咪酯粉末若經黑市加工可製成4.8萬粒「太空油」煙彈,市值1,700萬元,一旦流入市面後果不堪設想。

被捕的5男2女(23至48歲),他們分別報稱廚師、侍應、速遞員、無業及小學教師,全部人已獲准保釋候查。機場科空運貨物第三組指揮官何天康今日(27日)表示,該科人員透過風險評估及資料分析,本月10日、11日及17日揀選8票由兩間公司從印度付運寄出、報稱為聚合物的貨物檢查,發現其X光影像顯示貨物的密度較一般聚合物低,而常見的工業用聚合物是用桶裝,運載至公司地址,但今次貨物卻以快件形式寄往7個個人地址,實屬少見。關員於是展開深入檢查,發現貨物載有以錫紙袋及透明膠袋裝載的白色粉末,且帶有濃烈異味,與一般工業用聚合物的氣味不同,關員遂利用先進的拉曼光譜儀器進行分析,結果顯示這些白色粉末為依托咪酯。
海關毒品調查科毒品調查第三組指揮官劉偉倫續指,海關毒品調查科人員亦根據情報分析,發現「太空油」販毒集團的營運手法,他們以貨運形式在印度入口該批依托咪酯,並由集團成員暫時儲存在其操控的儲存及分銷中心,之後再將依托咪酯粉末分派到「太空油」加工中心,過程中會混入有香味的油,甚至加入毒品,然後加熱製成太空油,最後注入煙膽內。其後製成品會分派到不同拆家手中,再透過本地物流鏈等不同途徑,將製成品交予本地買家。
海關其後跟進該8票包裹及監控遞送,於本月11日、15日和18日,以涉嫌「在沒有許可證輸入物品」及「管有第一部毒藥」罪,拘捕兩男一女的包裹收貨人(27至48歲),他們分別報稱廚師、侍應和無業,又在收貨人單位內檢獲一些包裝工具,包括密實袋、電子磅、封口機;海關亦鎖定一個大角咀工廈劏房單位,前日(25日)經突擊搜查後,檢獲同類包裝工具及少量冰毒,相信不法分子利用密實袋以數十克依托咪酯為一個包裝分拆,再交由加工場製作太空油煙彈。

海關亦發現不法分子利用社交媒體銷售「太空油」煙彈,並利用電子錢包收錢,及透過網上速遞平台送貨,從而遙距操控交易,增加偵查困難。經追查後,關員鎖定一個煙彈儲存中心,並於上周四(21日)展開行動,檢獲178粒太空油煙彈、53個電子煙機,並以涉嫌「管有第一部毒藥」罪拘捕一男一女,他們均是太空油煙彈儲存中心的負責人(37歲及43歲),報稱無業及廚師。
此外,關員亦拘捕一名報稱速遞員的男子(23歲),以及一名25歲任職小學教師的男買家,初步相信男買家以數千元購買11粒煙彈自用,同時在其寓所內搜出多2粒同類煙彈。
署理海關助理關長(情報及調查)黃浩然表示,對於男買家作為教師知法犯法行為感非常憤慨,「為人師表應該以身作則,但男教師不懂自愛,知法犯法。」依托咪酯屬於藥劑液及毒藥條例管制下的第一部毒藥,濫用會令到身體嚴重受損,有致命風險。根據本港法例,非法管有第一部毒藥,一經定罪最高可判監禁兩年及罰款港幣10萬元,市民切勿以身試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