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旻南京報道)針對內地市場有機食品造假亂象,11月15日,在國際有機農業亞洲聯盟(IFOAM ASIA)顧問委員會主席周澤江現場主持下,由南京普朗克有機農場、南京藍莓山有機農場、北京愛科賽爾有機認證、上海專家協會有機專委會等有機界企業與人士在南京發起《有機行業誠信自律公約》,內地30餘家企業與機構積極響應,並共同發表《有機從業者的宣言》。「在有機農業領域,劣幣正在驅逐良幣,假冒偽劣可能會摧毀真正的有機農業。」南京普朗克有機農場CEO宋寧表示,他們聯合部分內有機從業者發起制定公約,旨在加強行業自律,維護有機產品的真實性與品質,提升有機產品的公信力。
據介紹,內地有機產業發展處於快速發展階段,2023年內地有機產品銷售額首次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內地有機標誌發放數量首次達到50億枚。近年中,市場上普通農產品傍名牌、買證書、蹭「有機」等亂象叢生。有機產品在生產、認證和銷售端頻頻發生不規範行為,甚至嚴重造假。有機證書花錢就能辦、產品檢測環節存在漏洞、偽有機擠壓真有機等屢禁不止。
《公約》要求,不使用任何化學農藥、化肥、除草劑、人工激素等人工合成的化學投入品和化學添加劑,無論其是否為抽檢項目;不使用轉基因技術,也不使用轉基因產品,包括轉基因種子;有機投入品企業需確保原料來源合法合規,加工過程穩定,產品可靠;確保生產的有機產品通過有資質的相關機構的認證,並持續符合有機產品標準;規範使用有機標識,不偽造、不擴大、不冒用有機產品認證標誌;不虛假申報生產面積、單產和總產量,確保銷售量不超過生產產量,不超過認證產量;不違規編造任何虛假材料。
「簽署人必須嚴格履行公約,違約將面臨的極大名譽與法律風險。」宋寧介紹道,簽約人如有違反公約,將面臨接受從業者和消費者的公開揭露與譴責,接受從業者和消費者向監管部門的舉報和投訴,接受從業者和消費者組織發起的訴訟並按要求賠償。
(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