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輝 立法會議員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副會長

中央港澳辦、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日前在深圳舉行的座談會中與香港工商界代表交流,令商界更投入建設香港發揮積極作用。現時香港經濟有待進一步激活,加上特朗普勝選,中美關係勢趨繃緊,夏寶龍主任在此關鍵時刻團結香港工商界共度風雨,擁抱建設美好香港的願景,反映中央對香港全體工商界寄予厚望和重託。工商界和企業家要用好香港的獨特優勢,以及良好的基礎建設,銳意改革,特別是要投入創新科技的發展。

未來是創科的世代,誰掌握技術,誰得經濟「話事權」。香港企業家在創科的投資一直不算踴躍,「high tech 揩嘢,low tech撈嘢」的說法仍廣泛流傳。不過,時移世易,今天的首富特斯拉總裁馬斯克,資產淨值增至3,200億美元,領先第二富豪甲骨文創辦人拉里·埃里森的近900億美元。這兩位企業家本身就是因掌握科技而致富。特朗普獲選下任美國總統,與獲得馬斯克以及加密貨幣世界的文克萊沃斯兄弟等科技界「大佬」大力支持有密切關係,反映科技經濟力量甚至可以左右政治格局。

政府有資助 商界要敢闖敢試

本港企業家參與創科投資有極廣泛的選擇。2022年年底特區政府發表的《香港創科發展藍圖》,已訂出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科技,以及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為三大聚焦產業,成為企業家投入發展的指標。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座談會對商界人士表示,「政府搭晒台,演員係你哋」,期望商界積極投入香港發展。

事實上,特區政府近年推動創科發展不遺餘力,開拓土地、拆牆鬆綁、提供資金等措施接連推出。新闢土地有即將於年底啟用的河套區深港創科園區,未來還有新田科技城、流浮山數碼科技樞紐等,兩地也正在積極推進個人信息跨境流動的工作。

特區政府現時設有各項配對基金,資助企業投資創科發展,例如「創科創投基金」,以約1(「創科創投基金」):2(共同投資夥伴)的配對比例,鼓勵更多風險投資基金共同投資本地創新及科技初創企業。又例如「新型工業加速計劃」,特區政府會以1(政府):2(企業)的配對形式,資助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以及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等從事策略性產業的企業,在香港設立新智能生產設施。

今年施政報告再次提出成立新的100億元「創科產業引導基金」,即成立母基金,引導市場資金投資指定策略性新興和未來產業,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機械人、半導體與智能設備、先進材料和新能源等,系統性建設創科產業生態圈。企業可選擇適合的基金和計劃,申領資助,與政府共同投資焦點產業。

着力建設全球最大科技集群

當然,創科講求基礎研究,亦着重科技成果轉化。本港科研水平卓越,特區政府今年已經推出了「產學研1+計劃」(RAISe+),資助八大資助院校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商品,及促進政府、業界、大學及科研界彼此合作,為企業的生產流程提升效能,並令產品和服務增值,本港企業應善加利用。

11月11日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OASES)公布,特區政府再與17間重點企業簽約,多家企業已計劃在香港設立國際或區域總部。連同前兩批,重點企業將會為香港帶來420億元的投資和1.7萬個就業職位。特區政府引入新投資、新企業,幫助市場「造大個餅」,為本地企業打造更佳的創新創科生態環境,期望本地企業以雄心壯志,爭取一席位,成為創科發展的領航者。

當然,發展創科從來不能單打獨鬥,特區政府和企業必須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共同協作,發揮協同和群聚效應,實踐「香港研發,灣區量產,全國市場,國際融資」的戰略布局。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最新公布的《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百強科技集群,「深圳—香港—廣州」集群連續五年位居全球第二位,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強此科技集群的效能,連結大灣區其他城市,並以超越東京—橫濱,成為全球最大科技集群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