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文)長者群體大多已離開職場前線,但憑藉豐富的人生經驗和專長,他們仍可貢獻社會,繼續發光發熱。香港特區政府社會福利署轄下的老有所為活動計劃,透過資助不同社福機構、地區團體等舉辦活動,為長者提供發揮潛能的機會。署方每年會評選優秀項目,元朗區的「耆樂您為師」是今年冠軍團隊,邀請具理髮、廚藝和生活整理三項技能的長者義工組隊,探訪院舍和獨居長者等提供服務。有義工曾協助居於「垃圾屋」的婆婆清走三大車雜物,助人過程中感悟到,長者惜物多是不捨得物品代表的回憶和感情,而回憶留在心中已然足夠。
今年老有所為活動計劃初步地區評選已完成,元朗區的「耆樂您為師」,以及東區及灣仔區的「豐盛生命傳奇計劃」(見另稿)的代表日前會見傳媒,介紹計劃構思和特色。
身為生活整理師,69歲的義工老馮需要協助家居雜物較多的長者整理物品,同時幫助他們重整人生態度。她直言,以往自己處理家居物品也相對隨意,有時會購買重複的商品回家,積攢很多無用但不捨得丟棄的雜物,經過義工培訓並參與助人後,對實體物品已不再那麼執着,「回憶留在這裏(心中)已經夠了。」
讓愛貓更舒適 長者願清理家居
老馮印象最深的個案是一位獨居的養貓婆婆:對方在接受義工幫助前,家中雜物堆積如山,佔據通往廚房和廁所的走道,影響日常生活,曾在家跌倒。「我們最開始也很難勸她同意(清理物品),但知道她很愛惜小貓,我們就和她說,家裏空間大一些,人和貓都能生活得舒服一些。」經多番勸喻下,婆婆終於點頭,老馮和一班義工辛苦了數天,清出三大車垃圾。
「她家裏有3個雪櫃,其中兩個已經無運作,(雪櫃)都是她撿鄰居不要的,用來存放海味、藥材、調味品等,但放太久,全都過期了。」老馮說,婆婆珍藏的部分食物是別人送給她,推測她珍而重之,「我們告訴她物品沒那麼重要,把家裏環境收拾一下,兒孫反而願意更多探望。」
廚師製軟餐 助長者「有啖好食」
64歲的祥仔曾是持牌廚師,參與項目期間專門學習製作軟餐,讓吞嚥困難的長者進食。他向記者展示多款製作精美的軟食,包括糉、大福茶果、月餅等主食,甚至有叉燒和牛扒。「這些肉並非100%原先成分,而是將叉燒打成糊,再與麵粉等混合凝固,長者吃起來仍是有肉的滋味,但變得容易入口。」祥仔說。
他透露,今次義工項目讓他稍微彌補了一樁遺憾,「我媽媽去世前曾中風,其後一直吞嚥困難,她每天能吃的食物就那麼幾樣,總是齋腸或蒸水蛋。我那時不知道還可以做軟餐,如果我會做,就能讓媽媽吃豐富一些了,她會好開心。不過現在讓其他長者受益也是好的。」祥仔建議吞嚥困難人士的照顧者都可學做軟食,改善患者生活質素,亦希望食肆可推出更多類似餐食。
義工理髮師再來認為,舒適清爽的外表對於提升長者自信十分重要,故選擇接受髮型技巧培訓,再到安老院舍替院友理髮。「理髮是一個溝通的過程,我們要詢問長者想怎樣剪,剪髮期間會和他們聊聊家常,不僅是提供服務,也是一種關懷。」
「耆樂您為師」由明愛元朗長者社區中心推行,於去年5月至今年1月運作,共有122名義工、974人次參與,提供113小時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