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元發展 青年領航」圓桌論壇上,多位大灣區政商界領袖、企業家、權威專家開展深入探討。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AI時代「技能為王」 大灣區實習增競爭力

面對世界變局,當下的年輕人要有怎樣的世界觀,才能在事業上取得成功、更好地貢獻社會?AI時代,新技術突飛猛進,大灣區青年應如何裝備自己,使自己更有競爭力?在昨日舉行的「新青年 新動力 新機遇——慶祝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暨領航『9+2』·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澳門)」活動圓桌論壇上,多位與會嘉賓分享了經驗和體會。他們認為,青年最佳的投資應是積累經驗和學習,學習之餘也應尋找合適的實習機會,以獲取真正的技能、提升競爭力。 ●香港文匯報記者 盧靜怡 澳門報道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執行主席馬浩文在圓桌論壇上表示,在當前經濟不穩定的情況下,青年最佳的投資應是積累經驗和學習,而非僅僅追求金錢回報。他提醒年輕人,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盛行的時代,技能仍需通過實踐與學習來提升,學習和工作中的進步源於反覆練習、嘗試和試錯。他勉勵青年在選擇職業時,應首先考慮自己的興趣和熱情。

馬浩文:引領創新需人的創意

「當社會逐漸多元化,青年人更易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馬浩文表示,隨着科技進步,創業的門檻也在降低,小批量生產成為可能,這意味着可更靈活地嘗試生產不同款式和風格的產品。人工智能雖然能提高生產效率,但最終仍需人的創意來引領創新。

馬志達冀助初創企業升級轉型

廣東省政協常委、澳門中華總商會青年委員會主任馬志達說,年輕人常常擁有創新的想法,「但這些構想需要結合新技術的幫助才能實現。」他建議相關政府部門、協會、機構可以多關注青年人的創業項目,共同幫助年輕人和初創企業升級轉型,讓他們在新質生產力的推動下迎來更大發展機遇。

何猷君:新質生產力有效整合資源

湖北省政協委員、星競威武集團董事長、澳門青年發展服務中心創業導師何猷君則指出,新質生產力不僅是創新技術的應用,更是企業在市場中作出明智選擇、有效整合資源的一種能力。

龐川:年輕人需具新思維及新技能

隨着科技的發展,AI取代人類工作的議題備受眾人關注,從企業到校園,從社會到家庭。面對AI衝擊,年輕人需要做好哪些準備?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龐川認為,AI將徹底改變未來的就業環境,年輕人要具備新思維和新技能,才能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他指,AI時代需要的已不僅僅是書本知識,更是實踐能力與創新思維。他鼓勵學生們在學習之餘,應尋找合適的實習機會,無論是在澳門還是大灣區內地城市,通過實踐才能不斷獲取真正的技能和競爭力。

沈慧林:AI技術助企業「借力打力」

「現在很多開發AI基礎模型的企業,已經憑着龐大的數據庫資源和技術實力,為不同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強大支持。」浙江省政協委員、香港政協青年聯會主席沈慧林作為來自傳統鐘錶行業的從業者,分享其經歷和感受稱,大灣區AI技術發展非常快,為此他亦開始探索新興技術應用,更創立了一家科技公司,將AI引入傳統產業。沈慧林認為,通過AI技術,企業能夠「借力打力」,創造出符合大灣區市場特點的創新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