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暢 北京報道)針對全國人大常委會8日審議通過近年來力度最大化債舉措,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文在「新聞茶座」回應香港文匯報記者提問時表示,自9月24日中國金融三部委主要負責人召開記者見面會以來,已陸續出台了一系列的刺激政策,這些經濟刺激政策在民間和市場層面均受到了廣泛歡迎。近一個多月來,中國的市場預期和社會預期明顯恢復,特別是在房地產市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房價在持續下跌後已呈現止跌態勢,甚至在北京,部分房地產交易價格還出現了微漲。這一現象進一步印證了刺激政策的有效性和適時性。

王文說,中國經濟潛力依然巨大。儘管過去幾年,特別是疫情期間,中國經濟受到了嚴重影響,但通過一系列政策手段的實施,經濟潛力正在逐步釋放。按照「十四五」規劃和遠景目標的設想,到2035年,中國經濟有望實現4.7%至5%的平均增長率,經濟總量將達到35萬億美元以上。

料推系列實質性改革舉措

王文指出,與特朗普1.0時期採取的大規模「直升機撒錢」政策形成鮮明對比,中國並未選擇那種可能導致長期通脹風險的「大水漫灌」式刺激手段,而是依然秉持着「宏觀審慎」的原則,始終注重平衡與長遠考慮,力求在促進經濟增長與控制潛在風險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他強調,「中國經濟政策的工具箱中仍有大量工具未使用,刺激政策並未停歇。政府將根據經濟增長狀況繼續推出相應的經濟復甦手段,以確保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王文認為,中國政府在實施刺激政策的同時,也在積極尋求並推進各項改革措施,「除了必要的刺激政策外,更應注重通過行政簡政放權、落實和貫徹自由貿易相關政策等方式,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激發市場活力。」他稱,即將到來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成為觀察中國政策動向的重要窗口。中國下一階段的經濟政策將不僅僅是簡單的刺激措施,更將包含一系列旨在推動經濟結構優化、提升經濟效率的實質性改革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