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繕期間,祭堂的南面用建築立面圖600平方米巨幅噴繪畫面圍擋保護。香港文匯報記者陳旻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旻 南京報道)11月11日,中山陵園管理局披露,20天前已啟動中山陵祭堂修繕工程,工期為2024年10月21日起至2025年1月20日,修繕期間,祭堂實施半封閉圍擋施工修繕保護,南面用建築立面圖600平方米巨幅噴繪畫面圍擋。據中山陵園管理局文物處工作人員余昆介紹,此次修繕內容有包括更換屋面損壞琉璃瓦、修補銅椽等構件、銅門銅窗修復、更新墓室換氣設備等。修繕3個月期間,遊客參觀照常。

中山陵主體建築建成於1929年,是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列入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祭堂是中山陵主體建築組成部分之一,為一座融合中西建築風格的宮殿式建築,長30米,寬25米,高29米,外牆牆壁用香港花崗石建造,屋頂是中國傳統的重簷歇山式,上覆藍色琉璃瓦。祭堂室內正中安放有法國著名雕塑家保羅·朗特斯基雕刻的大理石孫中山坐像,孫中山先生靈櫬被安葬在祭堂後的墓室內。

由於經過常年風雨侵蝕,祭堂文物本體出現部分構件老化損壞、屋面局部滲漏、排水不暢等問題。「《中山陵祭堂修繕設計方案》於2022年10月編制完成,2023年7月獲得江蘇省文物局批覆同意。2024年4月,國家文物局相關的修繕經費下撥到位,今年10月21日正式開工。」余昆說,本次祭堂修繕將嚴格遵循《文物保護法》《文物保護工程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以「不改變文物原狀」、「最小干預」為基本修繕原則,目前正在進行祭堂整個屋面的拆除作業。

編號保存破損民國琉璃瓦

「我們會對所有拆下來的琉璃瓦件進行編號,特別是要收集歷次維修過程中留下來的帶有歷史痕跡的建築構件,逐一編號保存,以後會存放在孫中山紀念館展陳。」據史料記載,在呂彥直原先的設計中,碑亭、陵門的頂均用琉璃瓦,而祭堂則採用銅瓦。銅瓦雖然堅固,價格卻很昂貴,由於當時經費困難,孫中山先生葬事籌備委員會便決定改為琉璃瓦。

在修繕現場,祭堂施工圍擋已完成。相較於普通的施工腳手架及綠網方式,保護施工現場的巨幅噴繪畫宏偉壯觀。余昆說,用建築立面圖巨幅噴繪畫圍擋修繕保護,「是希望遠道而來的海內外遊客,不會因為這次祭堂修繕而看不到這麼重要的建築而遺憾。」據了解,祭堂修繕期間,遊客仍可有序進入祭堂參觀。景區將在保證工程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盡快完成祭堂修繕保護,早日恢復市民遊客的正常參觀遊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