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傳》是川劇赴海外演出最多的傳統劇目。
●2024年初,成都市川劇研究院歷時23天走訪3國6城,為海外觀眾帶來十餘場演出及活動。
●海外學生在王玉梅(中)等藝術家的示範下,模仿川劇《秋江》的表演。
●川劇《卓文君》將於10月17至18日假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演出。
●演出結束後,海外觀眾熱情地鼓掌、歡呼。

川劇魅力綻放海外 彰顯多彩中華文化

聽琴、夜奔、當壚賣酒、白頭吟……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愛情故事家喻戶曉,由此改編的戲劇數不勝數。川劇《卓文君》卻獨樹一幟,在文本結構、唱詞格式、建構演出形態上力求突破,讓觀眾在人物的「感受」和「感情」上找到了共鳴點。國家一級演員、成都市川劇研究院副院長王玉梅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川劇在海外呼聲很高,但川劇的出海更多還是在配合城市文化的推廣,囿於人員、機制等問題未能實現商演,希望未來川劇能以商演身份為文化出海貢獻自身力量。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向芸 成都報道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事實上,從1953年赴朝鮮慰問演出和1959年出訪東歐四國,讓川劇最早走出國門,到近幾十年來川劇的海外演出頻繁且廣泛,川劇的藝術魅力正在海內外璀璨綻放。在王玉梅看來,川劇「出海」有很多種形式,從傳統劇目的演出到與交響樂結合的唱段,從戲曲舞蹈、聲腔與鑼鼓、技巧與裝扮的展示和交流,到短視頻的推廣呈現,都是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好途徑。

川劇魅力值得深入挖掘

台上,川劇演員一顰一笑、一回頭或一轉身,臉譜在電光石火間快速切換,角色的喜怒哀樂也隨之變化;台下,觀眾目不轉睛,掌聲、叫好聲此起彼伏……提起川劇,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川劇的看家絕技「變臉」。但在王玉梅看來,川劇被列入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遠不止「變臉」那麼簡單,其唱唸做打、聲腔特色、人物刻畫等都博大精深,值得挖掘。

自1982年四川省委提出「振興川劇」口號以來的40多年,是川劇海外演出的重要發展期與繁榮期,許多優秀川劇劇目經過不斷打磨而走向國際舞台,涉足越來越廣泛的國家和地區,受到越來越多海外觀眾的關注與喜愛。

1994年,剛剛從四川省川劇學校畢業兩年的王玉梅,就隨自貢川劇團到泰國演出。2002年進入成都市川劇院後,王玉梅有了更多機會「走出去」。「很多海外觀眾看到同一個人在舞台上,穿着不同的服裝,就有不同的表演風格、不同的技巧,還要唱唸做打,他們覺得太神奇了。」

王玉梅告訴記者,儘管由於語言不同,海外觀眾可能沒辦法很準確地理解台詞的意思,但他們能通過演員的表演,「捕捉」到基本劇情,甚至會給出相應的反應。「比如演到某個詼諧的片段,觀眾們笑了,那就說明他們是看懂了。」

在海外掀起川劇「旋風」

在王玉梅的記憶裏,出國演出的故事很多。2010年去法國演出時,因為看戲習慣不同,國內戲迷可能會在演員「放腔」或唱完哪句詞後,默契地一起鼓掌喝彩;而海外觀眾則比較「安靜」,怕演出中途鼓掌會打亂演員的表演和舞台節奏,「但有時也會忍不住,比如大家覺得《白蛇傳》中那些精彩的翻騰動作太有意思了,就會鼓起掌來。」

川劇樂隊也在海外大放異彩。2017年,成都市川劇研究院受邀請前往埃及參加「蘇塞之春」藝術節和第五屆「國際鼓樂與藝術遺產藝術節」。當川劇極具特色的激昂鑼鼓聲一響起,「現場所有人的目光和注意力都被吸引了,再加上長綢舞和『變臉』,走到哪裏都特別受歡迎。」當時有海外觀眾接受採訪時曾表示,這是第一次聽到川劇鑼鼓,讓人驚嘆,希望能和成都展開合作,讓川劇鑼鼓這一音樂元素走向世界。

這樣的「火爆」在今年初再次重現。在文化和旅遊部2024年「歡樂春節」活動中,成都市川劇研究院歷時23天走訪3國6城,為海外觀眾帶來十餘場演出及活動。在智利,《白蛇傳》連演3場座無虛席,掀起一陣川劇「旋風」,當地觀眾直呼從未看到過如此形式的演出;在阿根廷和美國的多個城市,經典川劇《別洞觀景》《八陣圖》《三巧掛畫》《滾燈》等片段和川劇「變臉」接連上演,川劇的「十八般武藝」讓海外觀眾嘖嘖稱奇。

辦講座與海外藝術家交流

《白蛇傳》是川劇赴海外演出最多的傳統劇目,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川渝各大院團在不同時期均攜此劇赴海外交流演出,足跡遍及全球各地,廣獲讚譽。比如1993年成都市川劇院赴法國演出,僅在巴黎就連演17場,場場爆滿,劇院尚未歸國,西班牙的邀請函已到成都。

「川劇在海外呼聲很高,讓我們感到激動和振奮。」王玉梅說,演出前,觀眾早早來到現場,劇院門口排着幾百米的長隊;演出結束,觀眾久久不願離去,與台上演員熱烈交流互動,紛紛表示「川劇太棒了」「愛上了川劇」。

為了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傳播川劇藝術,成都市川劇研究院今年在智利舉辦了川劇講座,為當地戲劇系學生介紹川劇步法、手法、行當、程式化表演特徵等,讓學生近距離體驗川劇無實物表演之美;在阿根廷演出期間,王玉梅還與薩爾塔市的藝術家們交流川劇表演藝術,介紹川劇的歷史沿革,示範川劇身段、唱腔。

「我們示範《秋江》無水行舟的表演,演員怎麼上船、怎麼體現船的搖擺、怎麼拉縴繩,大家學得津津有味、模仿得像模像樣。」王玉梅說,前來交流的學生和藝術家們,會向川劇演員提出各種問題,「走出國門後,我們的文化自信反而得到了體現。」

更讓人欣喜的是,今年初的巡演過程中,阿根廷商會等機構看到川劇如此受歡迎,也找到成都市川劇研究院,商討川劇在國外進行商業化演出的可行性。王玉梅表示,目前川劇「出海」更多還是配合城市或文化推廣,囿於人員、機制等原因,未能實現劇院的正式商演。「當地演出機構對川劇的前景非常看好,希望通過進一步探索,以川劇『出海』推動文化交融互鑒,讓世界看到中華傳統文化豐富多樣、瑰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