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洪澤楷)器官移植是部分器官衰竭患者生存下去的唯一希望,但香港器官移植長期供不應求。醫院管理局指出,本港最新的中央器官捐贈名冊的登記數目有逾38萬人,但仍有逾2,657人等待器官移植,其中2,482人為腎衰竭患者。醫管局器官捐贈聯絡主任黃穎欣呼籲港人勇敢Speak-out,向家人及朋友分享捐贈意願,「讓家人在關鍵時刻,可以不需要很掙扎去作出這個選擇,而是很欣然地完成這個決定。」

葛量洪醫院心臟內科顧問醫生黃加霖表示,器官移植對器官衰竭病人十分重要,「對末期肺及肝衰竭的病人而言,甚至是唯一的治療方案。」他表示,今年首9個月共完成73宗移植手術,但仍有2,657人正等待器官移植。

香港文匯報查閱國際器官捐贈與移植登記組織數據發現,2023年本港每百萬人遺體器官捐贈者數目僅為3.2人,遠低於2022年的4.66人。相比之下,美國及西班牙每百萬人有多達48.04人及49.38人捐贈。

黃穎欣引述香港曾有一名女士因急性腦出血搶救不成功而死亡,當醫管局詢問其家屬捐贈器官意願時,其父母表示支持,並希望可幫助到更多人,惟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上卻沒有該名女子的登記,而她生前未曾向家人表達過相關意願,最終無法捐贈。

鼓勵市民向家人分享捐贈意願

黃穎欣鼓勵市民向家人及朋友分享自己的捐贈意願,以在關鍵時刻傳遞大愛。曾有捐贈者家屬知道器官捐贈成功的消息後,感到十分欣慰,並向她行九十度鞠躬禮。

黃加霖補充,本港現時採用「自願捐贈」(Opt-in)制度,有別於西班牙等地採用軟性「預設默許」(Opt-Out System),因此本港每百萬人遺體器官捐贈數目並不高。他強調,多少人登記捐贈並非由單一政策決定,教育、市民支持度及社會風氣更為重要,「器官捐贈完全是出自內心、自願及大愛,唯有透過呼籲及教育去建立捐贈文化。每年的器官捐贈日便是希望將有關訊息傳至社會每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