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煒光

美國大選將在11月5日舉行,以現時形勢看,不論下屆美國總統花落誰家,都將不可避免造成美國社會的嚴重撕裂。

再者,若今次選舉結果出爐後,又爆發好像2021年那樣的美國國會山莊之亂,美國社會只會更進一步內耗,更形民粹和引發更多暴力。這樣的美式民主,真的能彰顯民意,真的能體現民意的選擇嗎?

現時的美式民主,已經不只是兩個政黨的理念之爭,而是誰也不服輸,誰也不服膺選舉結果;是撕裂之爭,不是君子之爭。這樣的所謂民主,反映的是深層次美式民主的衰微。

美式民主之所以發展到這地步,和金權政治大有關係。金主可以巧立名目,無上限捐獻,候選人一旦當選,便要給予回報,賣官鬻爵、利益輸送之風已難以遏止。共和黨和民主黨候選人淪為利益藩籬的代言人,公權力成了交換龐大政治捐獻的籌碼。兩黨候選人實際是為其金主發言,而不是為廣大美國人民利益行事。

美國的超級富商可以透過捐獻給所謂「政治行動委員會」(Political Action Committee, PAC),在心儀候選人當選後,向他索取一切支持或利益。據《紐約時報》報道,兩黨於10月24日提交的選舉財報顯示,10月1日至10月16日期間的選戰倒數階段,兩黨花錢不手軟,雙方陣營在短短16天內總共燒掉5億美元競選經費。特朗普自2022年11月宣布參選以來,募款金額已突破10億美元大關。他的陣營花錢如流水,短短16天燒掉1億美元,總支出超過今年6月至8月,其中8,800萬美元用於競選文宣。

彭博報道,由於總統以及國會大選經費並無法定上限,因此每到選舉季節,美國選民都會面臨各類選舉廣告、簡訊、海報或是宣傳單的疲勞轟炸,尤其在目前社會對立情勢不斷升溫下,選舉宣傳更是花樣百出,令人目不暇給,包括電視廣告、各類型募款宣傳,以及助選人員挨家挨戶拉票的活動,都是由巨額經費所驅動。

根據追蹤競選經費流向的非營利組織Open Secrets統計,包括各競選陣營、政黨以及政治活動團體,迄今已投入147億美元的巨額經費,期望達成勝選目標。美國政界也普遍相信,誰的籌款能力最強,誰便最有機會贏得選舉。兩黨在初選階段,決勝的也是各參選人的「吸金」能力。這樣的美式民主根本便是「金權民主」,實際上是金主說了算,而不是選民說了算。

美式民主表面是給選民自由選擇,但從來沒有兩黨以外的候選人能成功當選。這樣的制度設計根本是向兩黨傾斜,不讓走第三條路的候選人分一杯羹。選民根本沒有選擇的機會,只能每隔4年便在兩黨中打轉。總統候選人的年紀越來越大,這可能與資歷越深者、越能籌到龐大政治捐獻有關。美式民主已經衰微,甚至腐朽,難為美國政客還有顏面向全世界推廣「民主」,要做「教師爺」,操弄別國的既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