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身份政治」(Identity Politics)是美國進步派陣營近年興起的主張,旨在吸引少數族裔、女性和性小眾群體。《紐約時報》指出,從上屆大選至今,身份政治在美逐漸遇冷,選民對削減執法經費、支持跨性別醫療、廢除限制非法移民越境法案等主張並不感興趣。保守派陣營亦抓住機會,利用經濟和移民等議題,吸引對身份政治不滿的選民支持,令進步派傳統票倉投票走向更難預測。

報道指出,在2020年民主黨總統初選辯論中,部分候選人為吸引少數族裔選民,主張削減執法經費、叫停私人醫保等措施,不過競選發現,這些大打身份政治牌的候選人普遍表現欠佳。俄勒岡州波特蘭今年地方檢察官選舉中,主張將持有少量毒品合法化的民主黨籍檢察官,最終不敵主張嚴厲打擊販毒的共和黨對手。

主張成共和黨攻擊目標

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陣營試圖在身份政治議題上,攻擊進步派主張。在多個搖擺州,共和黨陣營斥數千萬美元巨資投放廣告,指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哈里斯曾承諾,為被聯邦機構拘留的囚犯和非法移民免費提供跨性別手術,引來熱議。

分析也稱,哈里斯在塑造競選形象時,沒有力推自己的亞裔和非裔身份,而是尋找吸引不同選民群體的要點。例如哈里斯宣稱自己持槍,亦多次宣稱「做所有美國人的總統」,在移民等議題上主張更強硬,並積極與前共和黨眾議員利茲切尼等溫和派人士合作。

研究身份政治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政治學家蒙克分析,透過身份政治解決美國種族和性別不公問題的做法,如今趨於矯枉過正,未受廣泛歡迎,「身份政治從一種學術理論,逐步進入社會各方面,但它擁有統治地位的短暫時代即將結束。」蒙克認為,對於民主黨內進步派而言,「他們要考慮是否追求更極端的身份觀念,這有一定影響力,但部分嚴重的過激行為正在被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