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去年預期平均壽命中仍然是全球最高的地方之一,但癌症仍是港人最大的健康威脅。資料圖片

光大證券國際產品開發及零售研究部

根據衞生署最新的統計數字指出,香港在2023年預期平均壽命中仍然是全球最高的地方之一。男性的平均壽命為82.5歲,而女性的平均壽命為87.9歲。隨着人均壽命愈來愈長,患上多重危疾的機率亦相對增高。特別是癌症仍是港人最大的「健康威脅」。每年死於癌症的人佔全港總死亡數字的30%,屬香港疾病的頭號殺手。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亦表明,兒童及青少年癌症新增個案共錄得178宗,佔整體癌症新症約55%,顯示出癌症年輕化的趨勢,同時復發的機率亦較高。若不幸患上危疾,需要應付龐大的醫療費用,會為患者及其家屬帶來沉重的財政及精神壓力。因此,善用危疾保險規避風險,可以做到防患於未然。

善用危疾保險規避風險

顧名思義,危疾保險主要目的是保障嚴重疾病,例如癌症、心臟病及中風等。在投保人罹患危疾時,可根據保單保額提供一筆過現金賠償作為財政支援。由保險公司的最新理賠報告可見,癌症長期處於危疾理賠原因首位,當中年齡方面的理賠個案最高數目,主要來自30歲至49歲的組別。而這個年齡組別是支持家庭收入的黃金年齡,更應該及早為突發情況做好準備。市面上的危疾保險計劃對於危疾所涵蓋的定義都不同,建議花少少時間了解受保的範圍及理賠條件。

到目前為止,香港整體上的五大癌症分別為肺癌、大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同肝癌。肺癌仍然是男性中最常見的癌症,女性則是乳腺癌。隨着醫療科技的進步,癌症病人的存活率亦不斷提高。以大腸癌為例,在2010年至2017年間確診第一期的患者,其五年相對存活率高達95.7%。

避免錯過治療黃金時期

雖然存活率提高,但仍然有復發的風險。以手術後五年計算,第一期的復發率少於一成,而第二期介乎二成至三成。由此可見,時機及治療是癌症存活率及復發率的重要因素。而危疾保險可為投保人提供適時的財政支援,避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期。

現時市面上大部分危疾產品都有多重賠償保障,會為受保人提供多於1次的危疾賠償,即使復發或者患上其他危疾也可再次獲得保障。同時提供保障額還原利益,令患者無須擔心患病而減少危疾保障。另外亦有持續癌症津貼,可選擇在治癌期間每月收取現金,從而減輕患者及其家庭經濟壓力。

針對兒童嚴重疾病,涵蓋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ADHD)、自閉症及妥瑞症等較常見的先天性疾病,幫助小朋友及早獲得治療。除此之外,近期新推出的危疾產品更增設孕婦版,令準媽媽及腹中寶寶在孕期前後都可享有相應的保障。

需要留意產品保障範圍

在抗癌期間,更可採用中西合璧的方式全力支援治療,利用中醫諮詢及臨床試驗藥物保障等,以提高康復機會。提提你,需留意危疾產品的保障範圍、索償次數及等候期限制等,才可做到進可攻,退可守。

對患者及其家屬而言,癌症治療將成為一場長期抗爭。而及早發現、及時治療有機會預防相關癌症風險。

特別是年輕一族,由於生活節奏快,食無定時、運動不足及缺乏休息,更加需要未雨綢繆,為自己的身心靈健康護航。

溫馨提示,客戶購買保單前須考慮不同因素,例如購買保險的目的、保障需要、負擔能力、保障範圍等,從而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有興趣進一步了解的讀者,建議向專業的理財或保險顧問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