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長者聯會昨舉辦問卷調查發布會。 香港文匯報記者洪澤楷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洪澤楷)新一份施政報告就支援長者和照顧者提出不同措施。明愛長者聯會上周透過電話和網上問卷,訪問1,008名使用明愛安老服務的長者和照顧者。調查顯示,近七成受訪者認為,增加5,000宗白內障手術量不足以滿足需求。以九龍中為例,現時輪候時間超過31個月,建議政府放寬申請公私營協作計劃進行白內障手術的門檻。同時,多數受訪者又指,會選擇在大灣區內地城市養老,優先會考慮醫療配套、院舍質素和親友支援。因此,聯會建議政府完善港粵醫療互通配套,提升資助綜援長者入住指定在粵院舍的津貼。

聯會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現時每年白內障手術量佔輪候人數不足50%,長者由確診到合資格輪候耗時超過1年半,並要近5年或更長時間才獲公營醫療服務。大部分受訪者認為,增加5,000宗白內障手術量並不足夠。

現年86歲的趙婆婆2010年確診白內障,今年初視力只剩下0.1,至8月透過公私協作計劃的「耀眼行動」,由私家眼科醫生進行手術,才成功改善其中一隻眼的視力。聯會建議放寬申請公私營協作計劃進行白內障手術門檻,病人一經確診白內障,不需等候18個月,便可自行申請該計劃進行手術。

倡增設全面長者牙科保健

調查又顯示,不少受訪者認為,新推出社區牙科支援計劃的同時,應保留現時關愛牙科基金中的免費項目。80歲的譚婆婆就因為成功申請關愛基金牙科免費做假牙和相關牙齒護理服務,得以重拾進食的樂趣。聯會建議,在保留有關的免費項目的同時,應增設全面長者牙科保健、政府牙科服務、增加每年醫療券金額並取消上限8,000元等。

另外,近半受訪者認為,特區政府為領取綜援長者提供5,000元津貼往大灣區養老的措施缺乏足夠誘因。逾八成受訪者表示,醫療配套是長者到大灣區養老的首要動機。另有三成半受訪者希望提供親友探訪交通和住宿資助。

聯會建議,應增加對大灣區養老的宣傳力度,並完善港粵醫療互通配套,令長者急病時可直達香港醫院就醫,並全數資助廣東省院舍計劃參與者的醫療費用。同時,延長日間中心服務時間,及放寬申領護老者津貼門檻,增加護老者支援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