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曾業俊)在昨日金管局與國際結算銀行合辦的研討會上,英倫銀行副行長Sarah Breeden發表預錄主題演講,Sarah表示,近年銀行業在信貸風險分析及交易等多個範疇應用人工智能(AI),隨人工智能模型的能力和應用日益增長,中央銀行和監管機構應確保科技中立下的監管框架能有效管理人工智能帶來的風險,並隨時執行宏觀審慎干預,包括持續檢視人工智能風險並進行壓力測試,以維持金融系統穩定。
持續檢討政策 確保金融穩定
Sarah認為,應用人工智能可能威脅金融穩定,當中風險包括多間機構集中使用單一服務供應商,而投資者使用同一人工智能模型進行交易,亦可能導致市場大量不同交易愈來愈相關,一旦交易策略失敗,其損失或會被放大,對市場造成巨大衝擊。不過,英倫銀行擁有工具以應對相關問題,包括由金融監管機構直接監督第三方服務供應商,以及為人工智能交易進行壓力測試,以判斷需要人為干預的條件。此外,監管機構亦需保持謙虛和充分準備,審慎訂定並持續檢討人工智能發展和應用的政策,以確保能夠維持金融穩定。
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首席風險官Balbir Bakhshi在研討會上則指,目前集團有七成收入來自數據分析服務,在受到高度監管的交易服務行業應用科技並不容易,認為應用人工智能不能操之過急。集團去年推出負責任應用人工智能的原則和標準,期望能成為業界應用數據時的指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