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新政頻推 港校研發如魚得水
近年來,粵港科技創新合作步伐加快,位於深圳福田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以下簡稱「河套合作區」)是其中最受關注的平台之一。在深化深港協作與科技創新方面,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頻頻推出新政,科研平台紛紛入駐,融合創新成果頻現,已成為推動科技創新合作與加速創新要素流通的核心高地。
當前,河套深圳園區已有5所香港知名高校開展了10多個重點科研項目,並設有河套港澳青年創新創業谷、香港科技大學藍海灣孵化港、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工場等創新孵化載體,全球知名項目及科創企業接連在此誕生。香港文匯報記者近日採訪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中香港高校獨立運營的研究院、民營研究機構以及研究港澳區域的專家。對於深圳側制度及規劃,受訪者不約而同用「持續創新」、「大膽前瞻」等詞給與了肯定。●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永愛、盧靜怡 深圳、廣州報道
從2020年入駐以來,香港城市大學物質科學研究院(福田)(以下簡稱「城大福田研究院」)碩果纍纍,從0到1研發製造出高時空分辨率電子顯微鏡,填補了中國在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光電聯用多尺度環境顯微鏡等高端科學儀器領域的空白。「項目組能取得現在的成就,深圳政府是我們最主力的支持者,前期三年的4,000萬元(人民幣,下同)科研經費補貼均為深圳政府資助。」城大福田研究院高時空分辨電鏡項目組項目經理陳岩說。
不僅如此,城大在河套合作區擁有整整兩層、3,600多平米的辦公實驗展示空間,入駐前兩年的時間裏租金近乎全免,彼時的香港寸土寸金,根本拿不到這樣大的場地及優惠,「再加上河套合作區的快捷便利的物流,以及由此輻射的珠三角製造業產業鏈,我們毫不猶豫地選擇落地在這裏,現在回看,是再正確不過的選擇。」陳岩說。
入駐兩年近免租 廠房用地極速批
對於高時空分辨電鏡項目組來說,從小試到中試的環節,這些空間是夠的。然而,去年起,項目開始從科研轉向市場化,廠房的建設被提上日程。項目組向河套合作區提出需求後,以極快的效率獲批了深港國際科技園負一層的場地放置機械加工的車床。
「因為我們電子光學對場地的隔磁避震有一定的要求,所以福田區政府及河套事務署為我們找到適合的地下場地,幫助我們的研究快速落地。」陳岩介紹,深圳政府還為城大在河套批准建設了一棟新大樓,城市大學物質科學研究院預計在今年底建設完成,「可以預見,我們搬進新樓後,會有更好更大的空間進行科研。」
今年年中,河套國際產業中試集聚區中試平台集中授牌。其中,首批擬籌建的河套電子光學儀器中試平台就是由城大福田研究院與河套合作區共同建設。
中試平台助引客 改善產品促量產
「前三年研究成果已經成熟,我們項目組近一年都在做產業化進程的工作。中試平台的建設,對於我們來說就像『及時雨』一樣,契合我們的需求。」陳岩介紹,通過河套電子光學儀器中試平台的建設,他們已經收穫了部分已確定及潛在的客戶。
「中試平台啟動後,河套合作區很多企業對電子顯微鏡有需求,他們陸續來參觀,同時也會帶來一些企業的樣品。」陳岩與團隊會現場給這些企業進行產品的操作演示,並拍攝一些樣品圖片,「企業可以從我們這裏購買定製化設備、更高效率獲取更高質量的圖像,我們也能與所有電子光學相關的不同領域的企業進行合作、改善我們的產品、進行市場端檢驗,意義重大!」
數讀河套深圳園區
13個專業化園區
8家世界500強研發中心
10個國家級重大科研平台
20個香港高校科研項目
超過200個高端科研項目
超過1.5萬名科研人才
來源:河套深圳園區官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