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當地時間10月29日,歐委會公布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終裁結果。歐盟將對中國進口純電動汽車徵收為期5年的7.8%至35.3%的額外反補貼稅,於當地時間10月30日0時生效。中國外交部和商務部發言人均在北京時間30日對此作出回應。此間專家對香港文匯報表示,歐盟所訴之事已經是「無的放矢」,其實核心仍然是貿易保護主義和「脫鈎斷鏈」。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於北京時間30日回應指出,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存在諸多不合理、不合規之處,是以「公平競爭」為名行「不公平競爭」之實的保護主義做法。中方將繼續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中方將採措施維護中企權益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指出,我們注意到歐方發布的公告。中方多次指出,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存在諸多不合理、不合規之處,是以「公平競爭」為名行「不公平競爭」之實的保護主義做法。中方對裁決結果不認同、不接受,已就此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提出訴訟。中方將繼續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歐方表示將繼續與中方就價格承諾進行磋商。」上述發言人續指,中方始終主張通過對話磋商解決貿易爭端,也一直在為此做出最大努力。目前,雙方技術團隊正在進行新一階段磋商,希望歐方以建設性態度與中方共同推進,按照「務實、平衡」的原則,相互照顧核心關切,盡快達成雙方均可接受的解決方案,避免貿易摩擦升級。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表示,關於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的問題。中國商務部的發言人已就此闡明了中方立場,我想強調的是在沒有業界申請的情況下,歐盟機構執意對中國的電動汽車進行反補貼調查,並加徵高額關稅,是典型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將損害中歐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損害歐洲消費者的利益,損害歐盟綠色轉型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林劍稱,對話合作是中歐關係的主基調,互利共贏是中歐經貿合作的本質,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通過對話協商妥處經貿摩擦,符合中歐的共同利益,也是雙方企業和民眾的普遍期待。希望歐方以建設性態度與中方繼續推進磋商,展現誠意和靈活性,尋求解決方案,避免貿易摩擦擴大升級。
專家:歐盟做法違反WTO反補貼程序
根據歐委會公告,歐盟委員會29日結束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認定中國電動汽車價值鏈受益於「不公平補貼」,對歐盟電動汽車生產商造成「經濟損害威脅」,決定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加徵為期5年的反補貼稅。
公告顯示,在原有10%關稅的基礎上,將對三家抽樣企業加徵額外反補貼稅——比亞迪為17%、吉利汽車將為18.8%、上汽集團為35.3%。其他未接受抽樣調查但配合歐盟調查的中國車企將被徵收20.7%的反補貼稅,其他未配合歐盟調查的中國車企將被徵收35.3%的反補貼稅。在提出個別審查請求後,特斯拉被徵收7.8%的關稅。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白明對香港文匯報表示,在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反補貼稅的情況下,中國車企要冷靜下來多溝通,避免被對方各個擊破,相信中國政府、商會機構等層面未來還將進一步就此進行磋商。此外,中方已經就此在世貿組織(WTO)爭端解決機制下提出訴訟。「歐盟的做法明顯違反了WTO的反補貼程序,在沒有企業主體訴訟的前提下,歐委會就擅自替歐洲企業做主,發起了對原產於中國的電動車反補貼調查,這是完全不符合程序的。」此外,他指出,事實上,中國早已停掉了對新能源車行業的補貼,歐盟所訴之事已經是「無的放矢」,其實核心仍然是貿易保護主義和「脫鈎斷鏈」,此舉不僅無益於中歐貿易往來,還有可能帶來「雙輸」的局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