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敬宗時,白居易調任蘇州刺史,自三峽沿江赴任。當時秭歸縣有一名叫繁知的人,聽到白居易快要經過巫山,就在他必會去一遊的神女祠守候,並在粉壁上題了一首詩:
蘇州刺史今才子,行到巫山必有詩。
為報高唐神女道,速排雲雨候清詞。
詩寫得不是很好,而且很明顯是一首恭維吹捧的詩。白居易是否高興就不知了,但也禮貌地邀請繁知同遊。同遊期間,繁知一直恭謹地在白居易身邊說話。忽然他說了一個典故:「詩人劉禹錫在白帝城當了三年地方官,想在這裏寫一首詩,可又膽怯而沒敢寫。到他調任經過巫山神女祠時,將歷來人們題的一千多首詩全部塗去,因他覺得都太沒意思。他只留下四首,認為堪稱古今絕唱。以後許多人經過這裏,想作詩留念,只要一看到那四首詩,自己也不好意思去寫,結果以後沒有人敢隨便寫了。」
四首《巫山高》 堪稱古今絕唱
這四首詩的作者,分別是沈佺期、王無競、皇甫冉和李端,寫的都是五言詩,而且同樣名為《巫山高》。第一首是沈佺期的:
巫山高不極,合沓奇狀新。
暗谷凝風雨,幽崖若鬼神。
月明三峽曉,潮落九江春。
為問陽台客,應知入夢人。
沈佺期富詩名,常與宋之問並稱。他的詩的意思是:巫山上夕陽西下的時候,那神女往高唐去了。她來來回回主持着下雨,溫柔主動地與楚王交好。閃電照耀的陰影落在江前,隆隆的雷聲一直傳到峽外。雲消雨止時再也不見神女,只有那高台在拂曉中一片蒼翠。
第二首是皇甫冉的:
巫峽見巴東,迢迢半出空。
雲藏神女館,雨到楚王宮。
朝暮泉聲落,寒暄樹色同。
清猿不可聽,偏在九秋中。
皇甫冉曾狀元及第,是「大曆十才子」之一。他描述那巫峽在巴東,高峻的巫山似乎在半空中。雲霧遮蔽了神女廟,雨水灑到了楚王的離宮。從早到晚都能聽見泉水的聲音,無論冬夏樹色總是那樣蒼翠。那悲哀的猿啼聲,本來就使人不忍聽,偏偏在這深秋時又不斷地傳來。
第三首是李端的: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虛中。
回合雲藏日,霏微雨帶風。
猿聲寒度水,樹色暮連空。
愁向高唐去,千秋見楚宮。
李端也是「大曆十才子」之一,他的詩的意思是:著名的巫山十二峰,都高聳在雲霄之中。太陽常藏在迴旋密合的雲霧中,迷濛的細雨夾着陣陣山風。寒秋的猿啼聲傳過江面,傍晚樹色與天空蒼茫一片。帶着愁思向着高唐眺望,只有這清秋時節的楚王離宮歷歷在目。這首作品被譽為「古今之絕唱」。
第四首是王無競的: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陽。
徘徊作行雨,婉孌逐荊王。
電影江前落,雷聲峽外長。
霽雲無處所,台館曉蒼蒼。
王無競的詩中提到一些神女廟四周的風景以及「神女」的典故,而且首句所說的「高唐」,是楚國的樓台,位於雲夢澤中(大致在今湖北南部)。
楚國的文學家宋玉,在他寫的《高唐賦》中敘述了一段與「高唐」有關的神話。賦中說:楚襄王與宋玉在雲夢之台上遊覽,眺望高唐,見其上有雲氣,上下變化不停。楚襄王問宋玉說:「這是什麼雲氣?」宋玉回答說:「這是朝雲。」昔日楚懷王曾到高唐遊玩,因疲倦而睡了一會,夢見一個婦女對他說:「我是巫山神女,你是高唐的客人,你到這裏來遊玩,願和你侍寢。」到神女離開時說:「我住在巫山那高峻的山峰上,早上化作燦爛的朝雲,傍晚變成霏微煙雨,每天都生活在陽台的下面。」楚襄王早上起來觀看,果然如她所說,因此在巫山下立了神女廟。
由此可知「神女廟」的由來,而其出名之處當與宋玉《高唐賦》這曠世名篇有關。至於引申出很多與「巫山」、「雲雨」、「霽雲」等成語,流傳後世。說回繁知,一來是恭維,二來也知白居易是大詩人,希望他能在此寫上一首。白居易當然明白繁知的心思,他細看那四首詩,細心品味。最後,他帶同繁知遊覽後一起離去。詩並沒作成,大抵白居易沒有刻意逞強。
這裏讓人想起另一典故,就是李白去遊黃鶴樓,看到樓上崔顥所題之詩,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因而擱筆,成千古佳話。歷代詩人也自知,「擱筆」時有所聞,並非一定是「文人相輕,自古而然」(曹丕《典論·論文》)啊。
(註:詩句或有不同版本,本文引用《樂府詩集》版本。)
●雨亭(退休中學中文科教師,從事教育工作四十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