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悠長的歷史中,曾出現過不少貶官。就以唐宋八大家為例,他們雖然都是能力不凡的人,當中大部分人卻曾經歷被貶。曾一登龍門,最後竟被調離朝廷之外,從高處跌至谷底,從康莊大道被趕至絕路,貶官是如何面對的呢?

香港中學文憑試中文科指定考核篇章之中,有一篇名叫《始得西山宴遊記》的文章,詳細記述了貶官柳宗元的心路歷程。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被貶永州期間,寫下《始得西山宴遊記》這篇文章。開篇第一句,他便來自貶,說:「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刻意表達自己到了永州之後,還時常記住自己是戴罪之身,並一直活在驚恐之中。不但如此,柳宗元還記敘描寫自己與友人閒時便宴遊山水,每每與好友醉臥山頭。如此表達,是不是有點奇怪?

從前參與權鬥而失敗,當知道自己一直追隨的王叔文剛剛被處死,試問,柳宗元怎會不猜想下一個被下毒手的可能就是自己呢?他怎會不知道自己正在被監視、被竊聽、被文字審查呢?

也許,柳宗元既然認為朝廷會閱讀他的文章,倒不如來一招順水推舟,間接向朝廷表白,自己已再無絲毫對抗之意。也許正因如此,柳宗元才為自己打造一個閒時只顧遊山玩水、嗜酒醉酒、不時醉臥山野之形象?

攀西山感悟「與萬化冥合」

接着,柳宗元繼續下筆寫到,自己的人生哲學已經改變。他記敘自己突然發現西山、爬登西山,至西山之巔,眺遠望下,讚嘆西山之超然突出,四周之地勢實無可比擬,於是心生感觸,後悔自己過去為何與人斤斤計較、你爭我奪,最後落得如此下場;想到自己不如學習清高之西山,從此不再參與世俗之鬥爭。他更覺得西山之背後,有股更高的創造力量,而且西山一直與這股力量一起,「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柳宗元似乎認為自己發現得太遲了,只好「忘記背後,努力面前」,追求更高層次的東西,「與萬化冥合」;而他起初「恒惴慄」的心情頓時一掃而空,始得「心凝形釋」的安寧。

什麼是「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是指已散渙、沒方向的心靈凝聚收回,而肉身的邊界亦好像融化了,讓心靈得以與至高者契合。(英文的意思大概是:My heart condenses;the boundary of my body disappears so that my heart can seek for communion with the Creator.)

柳宗元表白自己的生命哲學已改變了,對生命的關注已轉移了,決定放下過去的執着,不再以鬥爭為念。試問,他對朝廷還會有什麼威脅?

不知道柳宗元透過《始得西山宴遊記》來表達其內心的改變,是真出於真心,還是為告訴朝廷自己絕不再犯險?相信只有柳宗元自己才知道;但無論如何,既然柳宗元曉得知罪憂懼,相信朝廷便不用太擔心了,還是放過他吧!

●盧偉成MH校長

介紹:筆名孺子驢,播道書院總校長、香港教育領導協會主席、新城電台親子節目《人仔細細》嘉賓主持、中國文化研究院學科顧問,致力在中、小學推行中華文化教育,並把中華文化價值觀之學習滲透於各個校園生活環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