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前,「金庸譯文系列作品新書發布會」在金庸母校浙江省嘉興市第一中學舉行。此次發布的兩部作品都是金庸上世紀在《大公報》工作時的譯作,《金庸譯文:達蒙·魯尼恩短篇小說選》精彩再現了美國短篇小說怪才達蒙·魯尼恩描述紐約百老匯的江湖故事,《金庸譯文:幸福婚姻講座》則演繹了法蘭西學院院士莫洛亞筆下關於幸福婚姻的思辨大戲。●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莉 浙江報道
「我們在編輯出版這兩部譯文的過程中,深切感受到金庸先生的譯作東西圓融、通達無礙,遣詞用句無不精琢細磨、恰到好處,處處顯現出他非凡的翻譯功力。」出版方代表、廣州市朗聲圖書有限公司總編輯何嫻介紹,此次圖書在編輯過程中,秉持尊重其寫作習慣和遣詞風格、尊重語言文字自身發展流變規律的原則,力求完整地、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貌,為讀者提供一個可靠的版本。今年正值金庸百年誕辰,金庸譯文系列既是金庸先生於文學翻譯領域筆耕成果在內地的首次出版發行,也是安德烈·莫洛亞和達蒙·魯尼恩兩位名家原作在內地的首次出版。該譯文系列為讀者們搭建了一座連接不同文化的橋樑。
透過翻譯融匯中西
金庸原秘書、金庸譯文系列主編李以建在發布會上表示,十五部武俠小說只是金庸先生創作的冰山一角,他一生勤於筆耕,在電影劇本、評論社評、翻譯等領域都留下了大量優秀作品。「金庸先生一生翻譯了大量的英文作品,此次出版的兩部譯文作品跨越不同文化,不僅是文學的交流與融合,更是他多面才華的體現。」在他看來,金庸並不為翻譯而翻譯,他通過諸多翻譯,不斷汲取西方文化豐富的營養,將其與深邃博大的東方文化共冶一爐,為自己的小說創作提供了圓融鮮活的泉源。
同為翻譯工作者,「射鵰三部曲」英譯者、香港青年翻譯家張菁更是被金庸先生的翻譯功底和高效產出所折服。「由於當時他的譯作是刊登在香港的報紙上,所以他就用了很多在今天看來很有時代感的廣東話,是非常地道的廣東話。使得文章變得更幽默、風趣,把原文中的文字遊戲有效地傳遞給了中文讀者。這不單是傳統的字面翻譯,更是一種文化上的、心靈上的溝通和文學、文字的再創造。」
金庸對母校感情深厚
本次新書發布會特意設置在金庸母校——嘉興市第一中學。從1992年到2008年,金庸曾6次回到家鄉,其中3次都來到嘉興一中,以「大師兄」的身份與師生交流。李以建深情回憶了2003年陪同金庸先生回母校的場景,「他在張印通校長的銅像前三鞠躬後就失聲痛哭。我從來沒見過金庸先生如此激動、如此流淚痛哭過,可見他對張校長的感情有多深。隨後在與同學們的交流中,他告訴同學們一定要感恩父母、感恩老師。對此,我印象極為深刻。」
不少嘉興一中的學子們也在現場參與了新書發布活動。沈禕同學激動地表示,父母很喜歡金庸的小說,她自己也已經把金庸的15部小說都看了一遍,今天是第一次得知金庸不但是小說家,也是一位優秀的翻譯家,這兩本譯作也會找機會看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