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本欄由教大校長李子建領銜,教大資深教授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熱點議題、教育趨勢研究,以及教育政策解讀的觀察與思考。
香港教育大學2023年起開始成立30周年的慶祝,以「育才弘教 立德樹人」為主題,最近更在中環街市舉行「百載師道·三秩桃李︰香港教育大學30周年校慶展覽」,讓校友及公衆人士了解教大厚重的歷史傳統、近年成就和香港教師教育的歷史。
我自2010年加入當時香港教育學院出任副校長(學術),2016年教院升格為教大,而我在2019年出任學術及首席副校長,去年9月接任教大第六任校長,感到十分榮幸。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加入香港中文大學之前,我有幸在教院前身的柏立基教育學院(五所師範學院之一)出任講師,可說是曾經見證和參與師範學院、教院和教大的部分發展歷程。
我上任校長後,其中一件事是要為慶祝30周年校慶作歷史回顧,尤其是為教大「溯源」的議題:當時其中一個說法是1853年,香港第一個正式在職教師培訓計劃在聖保羅書院開始;另一是1881年,首間官立師範學校成立;此外亦有說是1939年香港師資學院成立,不過在1881年至1939年期間師範教育又應如何看待呢?
1881年政府首辦官立師範學堂
我和香港教育博物館團隊邀請教大專家梁操雅博士和羅天佑博士、以及香港歷史專家權威丁新豹教授和劉智鵬教授針對教大的歷史溯源進行討論和建議,並以珍貴的錄影把交流記錄下來。
大家共識是,教大歷史宜以1881年政府首辦的官立師範學堂為起點,其間經歷香港實業專科學院(1907)、官立男子漢文師範學堂(1920)、官立漢文女子師範學堂(1920)及大埔官立漢文師範學校(1926),等到1939年開始相繼成立香港師資學院、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第三師範專科學校(以上三校都數度易名,最後分別稱為羅富國教育學院、葛量洪教育學院及柏立基教育學院)、香港工商師範學院和語文教育學院這五所教育學院。
至1992年,教育統籌委員會第五號報告書建議「把現時各間教育學院和語文教育學院升格為一間自主的教育學院」,及後香港教育學院在1994年成立,屬於教資會資助院校之一,其後香港高等教育不斷發展,教院亦不斷創新和求進。
師道傳統代代相承
回想我剛加入中大時,也有任教當時的教育學士課程,學員都是剛由官辦教育學院(教院前身)畢業並到中大念兩年制課程以取得榮譽教育學士學位。而我就任教大期間,亦和香港教育博物館團隊協作,走訪港九新界歷史悠久的中小學,訪問校長了解學校發展過程;一方面豐富了對香港學校和教師教育的理解,也深刻感受到教師和學校發展,師範教育有賴一代一代人的努力,承得師道傳統,以及政府和不同持份者支持,才可不斷成長,發光發熱。
我上任初期,不少朋友和教育界前輩都鼓勵和提點我的工作任重道遠。作為香港特區八所公立大學之一,香港教育大學以教師教育為核心使命,在「背靠祖國,聯通國際」的宏觀脈絡下,三十而立、繼往開來,我和團隊會全力以赴,為香港和國家培育才德兼備的人才,也期望各界人士繼續支持教大的發展。
●李子建 香港教育大學校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區域教育發展與終身學習教席
註:本文得到鄭美紅副校長(學術),鄭保瑛圖書館館長及傳訊處協助,謹此致謝!文章版權為作者擁有,參考文獻從略。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教育大學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立場或觀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