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思傑 香港會計師公會會長
可持續發展及創新科技兩個範疇可以說是環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香港作為世界領先的經濟體,亦必須緊貼發展趨勢,以保持競爭優勢。筆者樂見行政長官於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對上述兩個範疇以及吸引海外人才來港發展上都有不少着墨。筆者相信這些多元化的措施若能落實,將有助提升香港可持續發展,並使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得以鞏固。
「可持續金融行動計劃」增市場信心
繼今年三月特區政府發表《發展香港可持續披露生態圈的願景宣言》後,施政報告亦重申香港成為首批將本地可持續匯報準則銜接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ISSB準則)的司法管轄區的目標,並指出金管局將推出「可持續金融行動計劃」及將於今年內推出香港全面採用ISSB準則的路線圖。施政報告提及的措施,與政府一直重申的可持續發展願景保持一致,相信可以為資本市場帶來確定性,增加投資者信心,有利資本流入本港。除此之外,施政報告亦有措施加強綠色金融發展及推進低碳生活,這些措施亦相信有助香港的可持續發展,並向香港於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邁進。
香港會計師公會作為香港可持續匯報準則的制訂者,將繼續履行職責,訂立銜接ISSB 準則的本地可持續匯報準則及附帶的應用和實施指引,以及提升持份者於可持續披露方面的技能。
冀會計納「人才清單」擴人才庫
人才發展是另一個會計業界的關注重點,不少業界人士均希望政府能推出措施,幫助行業注入新血。筆者樂見施政報告採納了公會的建議,更新「人才清單」以加入推動發展國家「十四五」規劃所提及的「八大中心」所需要的人才,另外亦擴展「高才通」計劃的大學名單至198間,加上計劃成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推動人才全面發展,以及提升多個現有的輸入人才計劃例如「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及「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等,相信上述一系列措施能夠使香港吸納更多專業服務領域的人才。筆者期望,政府於明年1月更新「人才清單」時,可確認將會計加入清單,以進一步擴大會計專業人才庫,維持香港會計業界的服務質素。
另一方面,國家積極提倡發展新質生產力,筆者歡迎施政報告作出積極回應,透過撥款支持創新科技及研發活動,以及提升知識產權法律架構及加強知識產權人才培訓。除上述舉措之外,公會亦建議政府為研發活動提供稅務優惠,以鼓勵本地的研發活動或海外的初創企業來港發展。
創科支援措施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
一直以來,中小企是香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佔香港企業總數98%,合共聘用45%的私營機構僱員。然而,面對創新科技發展的浪潮,中小企擁有的資源及人手均較大型企業緊絀,對數碼轉型的需求殷切。
就此,施政報告推出多項支援本港中小企轉型的措施,包括採納公會建議,擴大「數碼轉型支援先導計劃」涵蓋範圍、亦向「BUD專項基金」注資及擴展「電商易」的地域資助範圍,幫助他們掌握電子商貿機遇;再度推出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申請「還息不還本」,助中小企應付短期的周轉困難。
展望將來,環球經濟以至地緣政治將繼續帶來一定的挑戰及不確定性,惟公會估計今年香港經濟應繼續錄得溫和增長。香港會計師公會將持續支援香港會計專業發展,亦會繼續為業界及就公共政策進行倡議,為香港長遠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