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愛國教育支援中心的展板,介紹了象徵中國航天「第一次」的航天器。作者供圖

有學生問我,哪一天是航天最重要的日子?

我認為4月24日最重要。在2016年,這一天更被定為中國航天日,選擇了這一天,是為了紀念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指定中國航天日,目的是在傳承航天精神,銘記航天歷史、激發國民對航天事業的了解、關注和熱情,推動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聯合國大會在2011年4月7日亦決議,每年的4月12日設立為世界航天日,以慶祝人類空間時代的開始,因為蘇聯宇航員加加林就在1961年4月12日乘坐「東方一號」太空船進入太空,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類。無論是中國航天日,或是世界航天日,都是對航天精神的致敬。

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就是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個發射中心是中國組建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性航天發射中心,也是中國目前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也產生了中國航天史上多個「第一次」,例如第一枚導彈就是在1960年11月5日由這裏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就是在1970年4月24日也是在這裏成功發射,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亦是在1999年11月20日在這裏成功發射,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位太空人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成功實現了中國首次載人空間飛行,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都是由這裏起飛,甚至第一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亦是於2011年9月29日在這個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

1992年1月,中國政府批准載人航天工程正式展開,並命名為「921工程」;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是中國首次進行載人航天飛行。在「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執行任務的太空人楊利偉正是中國自己培養的第一代太空人,他在太空中圍繞地球飛行14圈,經過21小時23分、60萬公里的安全飛行後成功着陸返回。

有了第一次,第二次接踵而至。2005年10月12至17日,中國成功進行了第二次載人航天飛行,也是第一次將兩名太空人費俊龍、聶海勝同時送上太空,這是長征火箭第88次發射,亦是中國首次執行「多人多天」的任務。

2008年9月25日,中國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成功發射,三名太空人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順利升空,27日,翟志剛身着我國研製的「飛天」艙外航天服,進行了19分35秒的出艙活動,中國隨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的國家,我們由築夢,到尋夢,亦開始逐漸圓夢。

2013年,首次擔任指令長的聶海勝,與太空人張曉光、王亞平共同上天,執行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美夢逐漸成真。是次任務亦開創了中國太空人在軌飛行15天的紀錄,而聶海勝也由此成為首位以將軍身份進入太空的中國太空人。

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成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合體後,景海鵬和陳冬兩名太空人進駐天宮二號,開展空間科學實驗。

中國航天史上的「第一次」正不斷增加,長征火箭亦已發射至第四代,火箭發射更加多元化,中國的航天夢將創造更多舉世矚目的「第一次」。

●梁偉傑 (愛國教育支援中心專業發展總監,兩次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得主)

愛國教育支援中心由香港教聯會主辦,旨在加強支援教育界推動國家安全及國民教育。中心今年特別成立航天科普教育基地,設有多個不同學習區,全面展示國家航天科技所取得的突破和成就,增強香港青少年對國家航天科技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