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明)綠色運輸是香港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重要一環,特區政府正大力推行綠色運輸,且近年電動私家車佔新登記私家車比率亦顯著上升,昨日公布的施政報告提出會擴大電動車的充電網絡,包括透過「EV屋苑充電易資助計劃」,以及寬免總樓面面積安排,以增加屋苑停車位的充電裝置,估計到2027年中前,可提供約20萬個充電停車位。另外,特區政府會投入3億元推出新計劃,資助私營機構安裝高速充電設施,至2030年累計會裝置3,000個高速充電器。
除充電停車位外,特區政府亦規劃中長線逐步將部分現有油站轉型為快速充電站,例如已向油站營運商提供誘因以加裝電動車充電器。施政報告則指出,今年已批出兩幅空置油站用地以改作快速充電站,計劃明年邀請業界表達意向,利用現有油站用地以「一地多用」模式設立充電站及在上蓋發展其他用途。
公共回收物收集點增至800個
施政報告又交代持續推動減廢回收的工作,包括加強對公眾和校園減廢回收宣傳教育,並擴大社區回收網絡,其中公共回收物收集點的數目,會由現時約500個增至800個。特區政府並會優化「綠在區區」回收設施服務時間,檢視「綠在區區」招標安排和要求,提升其成本效益和服務水平。報告並指出公共屋邨內設自助回收站或智能回收設施,且會倍增全港住宅的廚餘收集設施。
特區政府消息人士指,在公屋增設的自助回收站與「綠在區區」最大分別是,自助回收站24小時運作、且無職員,正覓合適地點,主要為回應社會對回收設施的訴求。
首座處理都市固體廢物的轉廢為能設施I·PARK 1預計明年會投入服務,新一份施政報告表示會推進I·PARK 2的建設,以向「零廢堆填」目標進發。特區政府會持續評估社會對減廢的看法和參與度,明年中向立法會匯報。
環境及生態局正協助兩間本地公司設立生產線,利用本地回收廢料升級再造成高價值產品,分別是無電製冷和創冷產品的核心原料以及聲學超材料產品,促進香港綠色工業發展。
特區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其中一間公司是將回收的膠樽換成隔音裝置,另一間製做出被動式輻射製冷塗料,塗在建築物外牆上可反射熱能至高空,不會造成溫室效應,政府希望兩間公司在香港設立基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