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啟剛認為香港已有設立體育爭議仲裁機制的良好基礎。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啟德體育園將於明年第一季啟用。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正謙)香港體壇近年屢傳好消息,港隊在今年巴黎奧運再創佳績,新地標啟德體育園將於明年第一季啟用,粵港澳三地共同承辦的第15屆全國運動會亦將於明年舉行。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就體育範疇提出多項新措施及改革,繼續推進香港體育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專業化及產業化發展,包括研究設立一套公平而高效的體育爭議解決制度,推廣體育仲裁、在2025年上半年完成檢討運動員直接資助機制和研究優化培訓系統,以及建議改革體育總會管治,並重新檢視香港大球場改建計劃及興建可舉辦國際級別比賽的游泳館及劍擊館等等,銳意將香港打造成國際體育平台。

為推進香港體壇改革以及將香港打造成國際體育平台,李家超表示,隨着體育運動和產業發展,體育糾紛愈來愈複雜,政府將研究設立一套公平而高效的體育爭議解決制度,推廣體育仲裁,發揮香港爭議解決的體系優勢。另外施政報告並指出港協暨奧委會將完成「體育總會機構管治和運作」檢討並提出建議,確保體育總會能高效運作,讓運動員(包括殘疾運動員)在公平及專業環境下發揮潛能,並已邀請體院檢討運動員直接資助機制及探討建立統一教練認證制度的可行性。

政府消息人士指若體育爭議持續,對運動員生涯有負面影響,體育仲裁的好處是能夠相對快速且保密地處理爭議,為雙方解決爭議提供多一條渠道,而且過程全程保密,有利於保障運動員權益及事業發展,又指市民期待體育總會可以做得更好,尤其是運動員選拔及內部運作透明度都有改善空間。

霍啟剛:借力「亞非法協仲裁中心」

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議員霍啟剛認為,香港已有設立體育爭議仲裁機制的良好基礎:「香港目前唯一具有國際組織地位的爭議解決中心是『亞非法協香港區域仲裁中心』,有包含中央政府在內的共47個亞洲、非洲法律協商組織成員國,早前已經為港協暨奧委會處理過體育爭議的個案,要成立一個全新的仲裁中心需要大量成本,我建議由『亞非法協香港區域仲裁中心』承擔體育仲裁中心角色,希望高效完善爭議解決機制,以仲裁確保公平競爭、維護體育的公正並且保障當事人的權益。」他亦提到,本港體育及相關活動每年經濟貢獻超過300億至500億港元,香港不但要盡快成立專責體育仲裁機構把握先機,亦要發揮好自身優勢以吸引體育同商業糾紛案件到港進行仲裁,為香港經濟帶來增長點。

李家超表示,會提供更多體育及康樂設施,其中由土瓜灣室內運動場改建而成的劍擊訓練館將於明年啟用,而中長期目標將是興建可舉辦國際級別比賽的游泳館及劍擊館,不過由於舉辦大型國際賽事對看台及座位均有要求,選址方面尚未有定案,亦會重新檢視香港大球場改建計劃,確保啟德體育園和香港大球場發揮協同效應。對此,霍啟剛建議短期內政府可以先改建現有合規格場館,例如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減省覓地興建時間,加快應對劍擊場地不足問題。他又認為,大球場的定位十分重要,政府應該維持其承辦大型賽事的規模,與啟德體育園協同發展,共同配合發展盛事之都的目標,形成互惠共生關係。

霍震霆:港協暨奧委會積極配合政府

對於施政報告中提出一系列加強支持香港體育發展的措施,港協暨奧委會會長霍震霆表示歡迎,並強調會積極配合特區政府推動香港體育發展,繼續深化改革體育總會管治:「本會一直重視體育總會的機構管治,包括運動員遴選機制,並不時就相關事宜與各體育總會保持緊密溝通。稍後本會將公布新制訂的《機構管治守則》,為各體育總會提供務實可行的指引,共同完善管治水平,為運動項目發展創造更多有利條件,讓運動員盡展所長,同時亦確保公帑用得其所,提升業界的認受性。」至於探討建立統一的教練認證制度和研究設立體育爭議解決制度方面,霍震霆表示樂見特區政府全方位支持體育發展:「相關措施有助提升體育專業化,港協暨奧委會將在現有基礎上,積極檢視並配合落實相關安排,提升教練培訓、認證、持續進修等,亦期望與各持份者進一步探討有關機制的可行性,了解相關法律服務的內容,相信合理持平的仲裁制度可支援國際級體育賽事,同時有利本港體育的整體發展。」

而體院副主席、立法會議員鄭泳舜認為,隨着體育產業發展越來越蓬勃,未來或會出現更多體育爭議,期望透過成立體育仲裁中心解決:「除了體育總會和運動員之間的爭議,比賽轉播、門票以至合約爭議都在範圍之內,雖然港協暨奧委會及一些體育總會都有相關架構處理,不過青少年運動員卻較少渠道去解決爭議,希望未來能逐步完善相關架構。」